中国园林网4月18日消息:“自古以来,为何人们都喜欢牡丹?这与它自身的品格及生物学特性密不可分。”16日,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启翔教授在洛阳接受了河南科技大学的聘请,成为该校的兼职教授。17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他用多年的研究成果,多角度阐述了“总领群芳是牡丹”的科学和人文依据。
张启翔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是全国重点学科“观赏园艺与园林植物”的学术带头人,担任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了《中国名花》等具有影响的专著。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系国家在花卉资源开发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培育、园林苗木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研发机构。
张启翔教授说,牡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名花,汉代已有关于牡丹的记载。当时,人们把牡丹、芍药统称为芍药,后来将牡丹称为木芍药。当今,世界各国的牡丹都来自中国。
牡丹系中国名花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研究和确定中国名花的依据是从原产地、栽培历史、群众认可程度等多角度给予认定的。《中国名花》一书将中国名花分成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有19种名花,牡丹、梅花、荷花、菊花、芍药、玫瑰等都在其中。为什么这些名花能够位于第一层次呢?因为,牡丹等花卉都具有原产地在中国、栽培历史千年以上、群众认可、广泛种植等特点。
“花中之王”是民间对牡丹的最高称赞,这是由牡丹的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等因素决定的。牡丹花大瓣多,色彩淡雅,黄蕊点缀其间,自有雍容丰满的姿态,花朵质地细腻,花瓣纹路细致,厚薄适度;叶子的脉理匀称,形状、色彩均秀丽可观。最难得的是其近根处的木本,在泡松似的木干中抽出几根,透润的枝条极有风致。自唐代起,牡丹就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赞美牡丹的诗词盛极一时,这些诗句都把牡丹放在无与伦比的地位,反映了人们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历史上,牡丹曾是国花。清朝曾在颐和园修筑国花台,台上遍植牡丹。牡丹在清宫非常盛行,被钦定为国花,有专门管理国花的官员。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在佛香阁东侧建国花台,坐北朝南,上下14层,上面覆盖琉璃瓦。仁寿殿北侧也有一个国花台,为8层。清宫女性多以牡丹花作为头饰。
牡丹在洛阳发展很迅速,梅花可以作为牡丹的点缀适当栽培。历史上,“洛阳牡丹甲天下”,近年来洛阳的牡丹产业及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其规模可与历史鼎盛时期媲美。“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洛阳牡丹以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品种、高超的栽培技艺、日臻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及深邃的牡丹文化,在国际园艺界及文化界都享有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