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奥运 外国受访者相信北京天更蓝水更绿

2008年03月22日 09:10新华网张舵


迈克住在北京西城区什刹海胡同保护区

    中国园林网3月22日消息:对在中国生活了4年的英国留学生戴维而言,刚刚过去的周末具有特别意义。作为北京植树大军的一分子,看到漫山遍野的植树志愿者让戴维感到激动:“我相信北京的天会更蓝,水会更绿。”

    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不久就提出了打造绿色奥运的目标。7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北京生活、工作、学习,他们像戴维一样见证了北京对绿色的承诺。

    在北京西城区什刹海胡同保护区内租房居住的美国人迈克,就是在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后来到北京的。“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天总是灰灰的,和胡同的颜色一样。”迈克记得当时胡同里有很多居民用蜂窝煤生炉子,有时会突然升起一阵阵浓烟,有的小孩被浓烟熏得直流眼泪。

    “大概5年前,这样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居民的取暖设备改造了。北京的蓝天也增多了,”迈克说。

    迈克所说的变化,源于一项涉及北京全城的重大行动。自1998年以来,北京市加大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共投入1200亿元,分13个阶段采取200多项措施,重点治理燃煤、机动车、工业和扬尘污染。

    截至2007年,北京中心城区原有的1.6万台燃煤锅炉已全部改造完成,彻底告别了那些“喷烟吐尘”的岁月。全市已完成3万户平房、胡同煤改电工程,与此同时,北京4.4万台燃煤大灶、茶浴炉的改造工作也宣告完成。

    在北京城东边的朝阳公园地区是外国人聚居区。在公园旁开了6年酒吧的苏格兰人约翰说,北京人越来越注意环境的保护。

    约翰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环境在近几年里的改观大为赞赏:“早些时候栽种的树木已逐渐成长起来,道路也在被定期维护和修整。”

    事实上,由于筹备奥运会,北京城从政府到市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空前热情,很多细节都被考虑在内。为了避免工程建设扬尘,北京市政府严令每个工地不得有裸露的土方,运送垃圾和沙石的汽车也都必须加盖。

    令约翰印象深刻的是,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北京很多社团组织公开倡议私家车主主动减少开车时间,类似的群众性活动得到了几十万北京有车族的支持。

    北京市环保局介绍说,《第29届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中,减少机动车出行是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北京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力度要大很多,因此奥运期间由机动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贡献”也会大大减少。

    2007年,北京实现了全年245个蓝天(空气质量为良)的目标,空气质量连续9年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