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3日消息:在城市里如织的打工人潮中,他们的身体虽然显得孱弱,但绝对是鲜见的老年打工族中一对“最年长的夫妻组合”,一个77岁,一个63岁,两人的年龄加起来正好140岁!
在纷繁复杂的各类工种当中,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算不上十分艰苦,但充满了浪漫与温馨气息,他们因为爱花而养花,因为养花而添福增寿而受用无穷……
在哈尔滨市“兴亚生态园”的酒店里,就生活着这样一对古稀之年的养花夫妇。两年前,他们在这里落户安家,为这里培植了300多个品种的名贵花卉,让这里一度黯然失色的花草重现勃勃生机,也为来这里的食客和游人们带来了沁人心脾的花香。他们的人生际遇因与花结缘而充满了传奇,他们的黄昏恋情因以花为媒而更显芬芳醉人......
甘做花痴,70载难以割舍“恋花情结”
满头乌发、脸色红润,摆弄花草时神情异常专注,推动几百公斤的花车时健步如飞……初见潘祉书老人,你很难想象他已是一名77岁高龄的垂暮老人。
老人爱花的最初情结,直可追溯到70多年前。
老人祖籍山东,儿时家境殷实。6岁那年,私塾先生无意中送给了他一把花籽,原以为他会玩弄之后随手丢弃,谁知他竟然真的种出了花,并从此与花草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男孩子大多讨厌花草,唯有他情有独钟。因为爱花养花,儿时很少有男孩子愿和他玩,可是他却深得一些女孩子的喜爱,原因是他经常送花给她们,而花瓣是可以用来染红指甲的。
10岁时,因战乱家境中落,潘祉书随家人闯关东来到了佳木斯谋生。尽管当时生活十分困窘,可他仍不改爱花的初衷,冬天存好花籽,夏天用各种小罐子偷偷地养。每逢花开的季节,他家的小院总是弥漫着阵阵花香,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为家人也为邻居们带来了难得的温馨……
老人说,自己从小节俭,赚了钱吃喝上从不舍得花一分,可对于养花他却非常舍得投入。他曾参加过当地一所农业技校,主修花卉养植,由于太过痴迷,他一连学了3期,直到班里只剩下他和老师两个人!
晚年打工,不为赚钱只缘“我为花狂”
参加工作后,潘祉书成了纺织厂的一名供销人员长年跑外。每次出差回来,他都会用节省下来的差旅费买来大把的花苗。1958年,那段最艰苦的岁月里,他仍爱花养花不辍,有时还会卖上几盆贴补家用!
1968年,潘祉书调到了现在的哈市阿城区工作。1970年,他拆掉了一大间住房盖了一处四面全是玻璃的温室,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件破天荒的事儿。直到寒冬腊月,透过温室的玻璃窗,邻居们惊讶地看到了一盆盆怒放着的鲜花,直到慷慨的老潘每家每户送了一盆盆醉人的鲜花,他们才弄懂了老潘的事业。1973年,潘祉书从上海和杭州等地成功地引入了“仙客来”等几十个花种,并在阿城推广开来。
1982年退体后,因在花卉培育方面小有名气,60多岁的潘祉书被当时的阿城涤沦厂聘用。1985年,该厂50年庆典时,在潘祉书的精心筹划下,一场盛况空前的月季展轰动一时——当天上午9时许,庆典开始之际,2000株近70多个品种的月季一同竞相开放,令在场的各级领导和记者们叹为观止,也让此前一直担心不开花或提前开花的厂长心服口服:“老潘啊,你真神了,你不就是武则天吗?想让这花啥时开就啥时开!”
1986年,潘祉书帮别人经营了一家花圃,同样创造了不菲的收益,几年后,他筹建了属于自己的花窖一直经营到了1996年,后又再度为别人打工养花。
以花为媒,两位恋花老人构筑“幸福花园”
潘大爷的老伴儿早年因病去世,多年来一直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有人劝他找个老伴儿安度晚年,可他却说,要找也要找一个爱花懂花的人,否则宁愿不找!
2006年年初,终有一位志同道合的老人走进了潘大爷的内心世界,她就是王春芝老人,老人多年从事园艺工作,养花弄草很是在行。老伴儿几年前病逝后,老人一直独自生活。仿佛是天作之合,以花为媒,两位老人终结秦晋之好,一同携手共赏夕阳美景。
婚后,退休金加起来2000多元的两位老人竟然仍惦记着打工,并被兴亚生态园的王振芳总经理慧眼相中。为了便于工作,两位老人干脆搬到了生态园里生活。此后的两年中竟然没有回过一次家,连春节都是在这里度过的。王总感慨地说,两位老人的敬业精神很令人感动,早上4点钟起来,晚上夜深人静时还在花房里忙碌着。而夫妇俩的真挚恋情,同样也深深地感染着酒店里年轻的员工们,晚上临睡前,王大娘总是给潘大爷倒好温热的洗脚水,而王大娘身体不好时,熟知医理的潘大爷总是亲自为她端水送药……
“我们打工不为赚钱,只为能有一个让我们养花爱花的地方!”这是两位老人打工的唯一理由。两年中,经过他们的汗水浇灌,300多种花卉、几十种珍稀花草在这里安家。在王大娘的帮助下,潘大爷一边打工一边自学,考取了花卉师证书,3篇论文获得省内大奖。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花儿,赋予了两位老人传奇的一生,也给了他们一个共同沐浴花香的幸福晚年,而如今这幸福,正像花儿一样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