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诱变作物新品种达66个 创效益14亿元

2008年12月02日 09:45新华报业网张汨汨

    中国园林网12月2日消息:中国通过航天诱变手段培育出的作物新品种目前已达66个,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4亿元。这是记者从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工程项目中期进展汇报会上获悉的。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航天育种协作组2年来已培育出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小麦、棉花、油菜、青椒、苜蓿等作物新品种、新组合40个,其中7个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使中国航天诱变作物新品种的总数达到66个,累计示范应用面积超过2500万亩,增产粮棉油9.6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14亿元。

    正在进行的“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航天育种工程项目,经过2年的组织实施,已初步筛选出200余份可遗传的突变材料,其中包括利用传统的地面诱变育种技术不易获得的特异突变材料。航天育种机理研究也取得可喜进展,项目组2年来申报或获得发明专利和新品种保护权34件、发表论文85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主任刘录祥介绍说,“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工程的实施,有效带动了中国航天育种技术的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育种技术必将为中国农作物育种技术进步和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于2006年9月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装载了包括水稻、麦类、玉米、棉麻、油料、蔬菜、林果、花卉和微生物菌种等9大类、2020份不同种类的生物材料,以及7套空间探测仪器。

 



    海南屯昌:6名孩子在野外误食麻疯果中毒   

    农发行13.8亿支持西宁现代农牧业 77企业受益

    全球奇花异草汇聚顺德陈村
   
    四川崇州政府修广场欠74万 因是灾区还息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