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观:中国喀斯特天生桥在世界知名度很高

2008年11月07日 10:44新华网广西频道陆汉魁

    中国园林网11月7日消息:在我国流传千百年的神话故事:天上有让牛郎织女度过银河七夕相会的鹊桥;可在人间,也有真实奇特的天生桥地貌景观以及相关美丽传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岩溶洞穴研究中心的地质学家介绍,我国华南、西南大面积喀斯特裸露地区,有不少让游人叹为观止的喀斯特天生桥,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重庆市武隆县城东南20公里处羊水河中段1.5公里的峡谷段内,有三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喀斯特天生桥,被当地人命名为“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据专家初步测定,三座喀斯特天生桥的桥高223米-281米,桥厚107米-168米,桥宽124米-193米,桥拱高96米-116米,相当城市里近40层楼的高度,桥跨度28米-34米,具有雄、奇、险、秀、幽特色。

    现场所见,天龙桥就像高大耸立的城门,有两个穿洞;青龙桥是垂直高差最大的一座天生桥,山体呈现三面对峙的雄伟和苍劲;黑龙桥不太像桥,就像一座大石山遇到强震后裂开的一道深沟,桥下幽深昏暗,顶部岩石如黑龙蜿蜒。三座天生桥之间分布有两个深约280米的天坑。一条石板路让游客穿过三座天生桥的桥底,从幽深的峡谷中走出山外。

    地质学家认为,武隆县三座喀斯特天生桥规模宏大,在约1.5公里之峡谷内有如此高大的三座天生石桥实属国内罕见;在其总高度、桥拱高度和桥面宽度等指标上,均超过世界上其它天生桥,可称为目前世界最大串珠式的天生桥群。

    在广西西北部天峨县境内的布柳河,也托起一座现已成为风景胜地的天生桥,当地人称之为“仙人桥”。“仙人桥”位于天峨县西南部、距更新乡所在地10多公里处,四周是高耸的群山。远处,林木葱郁苍翠,藤蔓缠绕,状如华盖。近处,翠竹婆娑,掩映河面。站在河口遥望对岸,几株高大的枫树挺立河畔,几个村童在河中划竹筏戏耍;河边,壮族妇女的杵衣声,随风飘来,颇有一番山野情趣。这座“仙人桥”如一条长虹卧在碧波之上,河水从桥下哗哗地流过,清澈几可见底。

    在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城26公里处的江洲乡,一座天生桥凌空横跨在两座山之间,当地群众称之为“江洲仙人桥”。桥底钟乳石倒挂,形态各异。一条小河从桥下流淌,现代公路、输电线从桥下穿越。这座长118米,顶部宽76米,中部高58米,桥拱跨度144米,是目前我国已发现天生桥中跨度仅次于广西乐业县仙人桥(跨度177米)的天生桥。

    在我国生天生桥的喀斯特地区,有许多或神仙济民、或助有情人成为眷属的无数动人的美丽传说,天生桥在当地人的心中有美好的记忆。

    据岩溶地质研究所的地质学家介绍,天生桥并不是仙人建造,是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在岩溶学词典里,天生桥解释为“地下河与溶洞的顶板崩塌后,横跨沟谷的残留顶板,其两端与地面连接,中间悬空呈桥状”。从广义说,一切横跨沟谷的岩体都可称天生桥。英文名为naturalbridge。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对喀斯特天生桥研究见长的陈伟海说,天生桥的形成过程其实很简单,首先是地下河、伏流的形成与发育;然后是地壳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河、伏流洞穴的深度加深、宽度扩大;最后洞穴顶部发生垮塌。残留的地下河道洞穴顶板构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天生桥。

    “美在深山人未识”的地质美景、壮观又神奇的喀斯特天生桥越来越更多的给现代人带来美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