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别有一番韵味(图)

2008年01月16日 10:26雅虎旅游

    冬日暖阳,温软、柔和、慵懒。

 

    冬日的环秀山庄,疏朗、岑寂、娴雅。

 

    位于苏州市中心的环秀山庄,虽然占地面积只有3.26亩(0.2公顷),但却因为拥有那一座著名的湖石假山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上午十时许,环秀山庄内只有我们两位游人。往日亭亭如盖的大树,仿佛经过了一次成功的瘦身,只剩下遒劲苍老的枝干。阳光下,山庄一侧高耸的围墙,像一块巨大的白色幕布,映出大树的阴影,仿佛一幅线条简洁的白描。一座诺大的叠石假山,连同身下的清溪、幽谷和岸边的条形石栏,几乎占据了半个园子,剩下的一方空地只摆了一张石桌,四条石凳,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令人神清目明。

 

    环秀山庄的这座大型的湖石假山出于清代叠石大师戈裕良之手笔,颇得当代园林学家刘敦桢、陈从周,美学家王朝闻诸名家大师的赞誉。陈从周甚至说:“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学李、杜。”虽然,作为游客,我们尚不能把玩,、品鉴这座湖石假山之三昧(这绝非一日之功!),但“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这座袖珍名园的山石、厅堂、亭台、楼阁构成的整体美却足以令外行的游客们感受到浓郁的古趣以及咫尺天涯般的审美愉悦。

 

    去除了春花、夏草、秋叶的点缀,园内的山石、疏林、小槛更显其质朴、古典的情怀。问泉亭前细碎的石阶仿佛只适合“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大家闺秀,就连“半潭秋水一房山”景点西侧三进两层的仿古建筑(1982年建成),也与山庄的古典气质珠联璧合。在那一扇扇朱红的方格长窗后,仿佛随时都会出现一位书卷气浓郁的古代仕女,或凭栏看山,或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吟诗作词——那是低迥婉约的诗句,一如她们的先辈晏殊、欧阳修、李清照……

 

    事实上,二十多年来,在那一扇扇朱红的方格长窗内确乎有一双双纤纤玉手在飞针走线——一群苏州绣娘在那儿作针法表演,接待宾客;她们把一根丝线劈成48份,在薄如蝉翼的丝帛上绣出极富层次感的双面绣,以及一幅幅细腻、精致的传统绣品——与环秀山相邻的剌绣研究所是展示苏州传统文化的又一扇窗户,那曾有的承平繁华,风流旖旎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说环秀山庄在冬日的疏朗、岑寂、娴雅中更彰显其秀逸、古朴,那末,在我看来,另一座苏州名园,与环秀山庄同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网师园也更适合在冬季,游人稀少的时候游览、欣赏。

 

    网师园东宅西园,布局紧凑,结构精巧,中部水池面积约有半亩之多。环池建筑自微型石桥引静桥起,池水东南两面的建筑有射鸭廊、竹外一枝轩、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看松读画轩、小山丛桂轩等。在冬日暖阳中,池水波平影静,地上的建筑与水中的倒影仿佛是两幅静影沉璧图,那似真似幻而又肌理清晰的影像,因为少了游人的惊扰,池鱼的戏嬉以及繁花藤蔓的喧宾夺主而显出一股文人写意画般的意境:气韵生动,逸兴澄怀。 

 

    而自主厅万卷堂以往的四进东宅,门楼厅堂间的砖雕木刻,细腻精致,蕴涵丰富;室内陈设皆循文房之例。楹联匾额,条桌书案,无不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在中部水池西侧另有一书斋别院殿春簃,上世纪三十年代,国画大师张大千皆其兄在此读书、作画。殿春簃有小轩三间,取苏东坡诗意:“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而命名。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仿殿春簃作明轩,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近年来,网师园自每年4月至10月开设夜游项目,利用现代化的电光声色展示园林别样的魅力:夜色迷离,水殿风来,弦歌雅曲,一时醉倒多少游客!但窃以为,当繁华落尽,笙歌音稀之时,方能由引静桥引入静境,而一窥网师园之堂奥。

 

    如果说,环秀山庄是大家闺秀优游休闲的后花园,那么网师园则是书生、才子们的读书圣地。在这“心远地自偏”的城市一偶,在万卷堂、殿春簃的殷殷书香中,他们可以“独善其身”,遍读圣贤书,也可以“弹琴复长啸”,一浇胸中之块垒。

 

    洗尽铅华,摒除丝竹,冬日的苏州园林别有一番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