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16日消息:中国花卉博览会(以下简称花博会)始办于1987年,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花事盛会,被誉为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花博会每4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北京市于2007年6月获得了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主办权,顺义区获得承办权,并明确此次花博会将采取“一馆、一展、一场、一港、一中心”的办会模式。2007年12月25日,北京市政府召开了花博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对筹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市园林绿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委、市交通委、市环保局、顺义区政府等高度重视,创新思路,各项筹备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前期工作完成情况
(一)组建专业团队。分别从市园林绿化局和顺义区抽调30名业务骨干(市园林绿化局6名、顺义区24名),组建了筹委会综合办公室,负责市区两级筹委会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及“花博会”招商招展、协调筹委会各部之间关系、策划总体活动方案等工作,并协调“一对一”服务组做好与31个省市区花协部门的沟通服务工作。
(二)国际花卉物流港土地一级开发进展顺利。主场馆土地一级开发已获市发展改革委核准,于2007年11月8日立项批复,顺义新城地产开发公司获得该项目土地一级开发授权。目前,已通过了市政府组织的7人小组会议并正式获得征地批复。顺义区委托专业评估公司对国际花卉物流港地上物进行了清点和评估,与顺义区后沙峪镇枯柳树、火神营2村以及高丽营镇西马各庄村签订了征地补偿协议,并于2007年12月11日正式启动了地上物拆迁腾退工作,目前已完成拆迁腾退任务,为主场馆建设单位进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主场馆规划设计方案初步完成。根据筹备指挥部第一、二次会议上市领导指示精神,按照“高水平、有特点”的总体要求,围绕体现绿色环保、集约节约理念,顺义区委托中建国际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完成了花博会主场馆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日前,市政府审核并通过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制定的设计方案。
(四)主场馆建设招投标工作顺利完成。委托北京德基公司作为花博会主场馆招标代理机构,2007年10月22日完成了对3家投标单位的评标工作,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3家投标企业中脱颖而出。目前,顺义区政府已经与顺鑫农业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主场馆建设保证金3.1亿元,项目公司已经组建完成。
(五)室外展区方案设计加快推进。利用主场馆外围150亩绿化用地作为花博会室外展区,供各省市区花协及国内外花卉企业建设各具特色的花木景观,展会后将永久保留。目前,顺义区已委托3家有资质的设计公司对室外展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计划2008年春开始施工。
(六)各场馆周边基础设施列入市重点建设工程。在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建委的积极努力下,花博会各场馆周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被列入了2008年市重点建设工程,市区两级正在抓紧办理工程前期手续。
(七)国际鲜花港建设正式启动。初步完成了国际鲜花港主要功能区规划设计,项目土地一级开发正在按计划编制申请报告,设施区智能化温室已开始建设。
(八)着力加快花卉产业发展。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尽快将花卉产业培育成顺义区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柱产业,顺义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现代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支持花卉企业做强做大。
(九)完善沟通机制。筹委会综合办公室建立了例会制度,定期通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筹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编辑完成6期“花博会专报”报送各位领导及相关单位。同时,筹委会综合办公室加强了与中国花协、各省市花协的联系,目前,已有30个省市区花协确定参加在北京市举办的花博会。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从现在到第七届花博会开幕还有21个月时间,实际建设周期只有16个月时间(2009年4月主场馆内外要开始布展),筹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市园林绿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委、北京市花协、顺义区政府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相关单位将紧密配合,按照市花博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精神要求,进一步完善细化建筑设计方案,及早组织施工图纸设计,确保主场馆按期开工建设。
(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科委、市园林绿化局、市交委等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遵循“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全力配合,大力支持,加快办理国际花卉物流中心、和谐广场以及国际鲜花港项目周边基础设施的规划和立项手续,在项目建设上给予精心指导,并在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上予以重点倾斜,在资金、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
(三)市园林绿化局、市花协和顺义区将借鉴奥运市场开发的经验,完善花博会实施方案、招商招展方案,认真做好花博会的市场开发和招商招展工作,努力提高展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市科委、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将制订有关扶持政策,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花卉产业发展,努力使花卉产业成为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重要支柱产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推动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