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ylmm.com/UpLoadFile/200801/2008114123034916.jpg)
碑廊
![](http://news.ylmm.com/UpLoadFile/200801/2008114123149816.jpg)
篇留洞
![](http://news.ylmm.com/UpLoadFile/200801/2008114123156382.jpg)
水东楼
![](http://news.ylmm.com/UpLoadFile/200801/200811412322847.jpg)
君子长生馆
![](http://news.ylmm.com/UpLoadFile/200801/200811412327168.jpg)
绿野梯桥
![](http://news.ylmm.com/UpLoadFile/200801/2008114123211204.jpg)
牌楼
中国园林网1月14日消息: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的古莲花池作为北方最古老、最著名的园林之一,始建于金元之交(公元1227年),由蒙古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所建,初名“雪香园”。它历经私人、官府、书院、行宫和公共园林的历史变迁,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古莲花池在明代被称为“水鉴公署”,清代曾作为乾隆、嘉庆、光绪皇帝的行宫和慈禧太后的行宫御苑。乾隆时期建造的莲池行宫“十二景”,让古莲花池得到了“城市蓬莱”的美誉。
古莲花池内的池塘是全园风景布置的中心,一切建筑、山石、花木都随塘岸的曲折而迤逦配置。除“十二景”外,主要景观还有碑廊、牌楼、太保峰、洒然亭、宛虹桥、听琴楼、响琴榭、君子长生馆、昆阆院、绿野梯桥、驻景楼、直隶图书馆、枚廊等。
古莲花池和圆明园一样遭受了曲折命运。1900年秋,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入保定,园林内的建筑被焚烧殆尽,珍宝、文物被洗劫一空。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对园林进行了修复,但由于国库不拨银两,地方财力不足,只恢复了“十二景”中的水中亭、高芬阁、藻泳楼、寒绿轩等景观。
古莲花池鼎盛时期占地130多亩,新中国成立初期只剩下30多亩,周边多被商业、学校和民房占用。1998年,保定市政府对旧城重新改造,在古莲花池北边恢复了万卷楼景观,东边建设了仿古一条街,南边和西边建设了仿古商业楼。2002年至2005年,古莲花池又进行大规模的复原修缮,恢复了莲池行宫“十二景”中的花南研北草堂、万卷楼、高芬阁、含沧亭;重修了东西碑廊、宛虹亭、篇留洞;改建了宸翰院、金公殉难碑廊、枚廊;油饰、彩绘了正门、牌楼、水东楼等。
莲池出名不仅因为园林的美景。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立的“莲池书院”是直隶省的最高学府。如今,古莲花池在原书院遗址处举办了“莲池书院”展览,再现了“莲池书院”的辉煌历史。另外,古莲花池内还展出了碑刻170方,分布在碑廊、碑院内。代表碑刻有唐代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宋代米芾《虹县诗》,元代赵孟頫《蜀山图歌》,明代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李白诗二首》、《罗汉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