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12日消息:即使在当地,这也是一个大新闻。身家千万的温州家电企业老板,转身做"猪倌"。
黄胜芳,温州乐清市人,浙江巨科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2007年年初,企业规模并不算很大的他,在行业里成为一个新话题——他投入500万元接手了乐清一家养殖场开始养猪。
然而无独有偶。
温州市工商部门的最新报告称,今年上半年该市平均每天新增个体私营农业企业8家。截至2007年年底,温州投资农业的个体私营企业已经达到了2000多家,投资总额60多亿元。
这群"感觉最灵敏"的中国商人,其农业投资的眼光覆盖了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建设等各个方面。
这个事实也在印证着林敏雄2年前的预言,"中国农业领域的投资,必然会吸引资本的关注。"他所在的中科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2005年就开始关注和发掘中国大农业领域的投资机会。
而当时,还只有零零落落几家VC(VentureCapital,创业投资,以下简称VC)机构关注农业领域,而如今很多"都把高科技农业、消费品、食品果汁等"加入到了战略投资方向中。
大农业领域的投资,包括两条线。一条是从育种开始,到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等的农业生产领域;另一条则是围绕生产领域展开的农业服务领域,包括农机、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的生产以及农业观光、绿色旅游等延伸领域。
"国际上有很多农业巨头,"林敏雄认为,"中国在这个领域,也将出现伟大的公司。"
资本洼地
"世界是平的,中国农业怎可能老是洼地?"
资本市场,是VC投资的风向标。从2007年年底开始,股票市场中的农业板块就开始集体走强。在市场整体性盘整的那几天,农业板块更是逆势上扬。"资本在重新发现这个领域的投资价值"。
这种重新发现的过程,也将从二级市场传导到前端的一级市场。
市场人士认为,这种集体走强与"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有关"。农产品价格全球性上涨,自2007年年初以来,小麦、黄豆和牛奶在全球期货市场的价格分别上涨了82%、65%和46%。德国DWS、瑞士信贷银行等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农产品涨价仍将继续,农业将成为2008年全球投资热点。
在国内,"农产品价格也在经历大回归"。今年猪肉价格尽管已经涨到了历史高峰,但经济学家指出实属正常,"当年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时,猪肉价格是五六块钱;如今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已经上千,猪肉价格只涨了一倍多"。
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进一步研究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工作,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无农不稳",农业投资相比较于其他领域,"行业政策风险非常小"。更何况连续七八年,发展三农、缩小城镇剪刀差都是政府的重要工作。
"这些外部因素的存在,只能说加快了农业领域投资机会的凸显。"中科招商农业投资总监林敏雄认为,"即使没有这些因素,这个领域迟早也会引起资本的关注。"
中国与世界正在接轨中,"彩电等行业已经和国际标准接轨了,而中国农业所用的仍然是国内标准",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进行产业升级。这就是机会。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正在大力发展的产业吸引了大多数投资的进入。
德清源的创始人钟凯民也是这样发现"鸡蛋"机会的。当年在国外研究导弹的钟凯民发现,美国和欧洲对食品的标准十分严格,鸡蛋不仅有自己的品牌,还有生产日期。反观国内,鸡蛋是没有生产日期、品牌、生产标准的"三无产品"。此前谁都没有看到这可能是个机会,德清源先做了,就有可能成功。2007年其销售收入预计要比2006年增长4倍,A.C.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06年德清源已经占据了北京品牌鸡蛋71%的市场份额。
"农业领域的每个细分市场都有这样的机会。"林敏雄说,中国有足够大的消费市场。德国DWS和瑞士信贷的报告称,今后5年将有25亿人口的收入超过3000至5000美元,其中很大一块将由中国贡献。这些富裕起来的人们,其"衣食住行"都要升级。
"比如果汁、红酒、花卉等产业,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先锋投资总裁陆步青说。中国牛奶行业的发展,或许就是农业领域其他细分市场的未来。这个领域已经有了诸如蒙牛之类的大型企业集团。1999年才成立的蒙牛,在6年时间内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1116位上升至第2位。1999年到2001年期间,1947.31%的成长速度不仅让很多人惊讶,也吸引了包括摩根斯丹利在内的国际投资机构。
"未来的竞争是可以预见的。"长期专注于农业投资、目前就职于国内政府性背景农业投资机构的孙宇智指出。也许当年鼎晖发现南孚还是一个了不得的创举,因为南孚所在的"南坪"镇据说在地图上都找不到。但是如今,从新疆、内蒙到海南,"到处都有投资人的身影"。
华兴资本CEO包凡指出,资本的流向也满足供求关系,"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资本供需趋于平衡时,资本会流向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而大多数位于"偏远"地区的农业企业也就进入了投资人视线,更何况这个领域也是个资本洼地。
林敏雄说,竞争是避免不了的。目前就已经发生了这种状况,"最初我们在看的项目,最后都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分页]
"复制蒙牛模式"
农业是个很长的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上的哪个环节会让投资人青眼有加?
业内人士指出,某种程度而言,已有的、后来的投资案都是对蒙牛成功经验的复制。中科招商表示,与终端消费相关的企业,是它会花大力气去看的领域。
实际上,这也并非中科招商的一家之言。目前披露的农业领域的投资案,大多是"与消费紧密相关"的企业,无论是汇源果汁、蒙牛乳业,还是双汇集团、德清源鸡蛋,抑或是龙生普洱、云南丽都花卉、福建圣农、福建利农等。纯粹的"种植、养殖企业"看得非常少,其中原因,是"与消费捆绑,就不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而从1999年开始关注农业投资的业内人士则指出,终端消费品"相对其他时间段",比较容易看懂,"也比较容易控制风险"。
德国开发投资公司作为有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一直关注农业领域的投资。但是该公司中国总裁石泰龙认为,农业领域的投资很难吸引纯商业性质资金的长期关注,"农业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是相对稳定的",而投资回报周期相对比较长,这使得投资人所要承担的风险要比其他领域大得多。
目前就职于国内政府性背景农业投资机构的孙宇智指出,一直以来VC很难进入农业领域的重要因素是"不可控性"太强。一方面农产品前端生产受到天灾、人祸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在这块的调控力度很大",虽然农膜、饲料等生产资料因为石油等的涨价都上升非常厉害,"但是后端产出的粮食、鸡蛋等价格上浮太多,导致CPI大幅度上涨,国家就会采取调控政策"。
"前端生产资料价格无法控制,而后端产出品的价格又要受到政策性的调控。"孙宇智指出,这就造成了农业企业的利润率相对比较低,且相对不稳定。这都是阻碍需要企业有高回报、高增长的VC进入农业领域投资的障碍。据了解,海水养殖是大农业领域里面利润率比较高的,这个板块中2006年的毛利为11.12%。
但林敏雄认为,这是未与产业升级挂钩之前的状况。"我认为农业企业不存在高增长这个前提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蒙牛自2002年起的4年间,增长速度都在229%左右;而英联投资在中国的另外一个投资案,专门生产枸杞酒的宁夏红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0%;另一个受到关注的行业普洱茶,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杨建龙分析,其收益增长率也数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福布斯全球杂志>调查表明,农业是中国最赚钱的行业,其次才是房地产和金融。中国新富起来的人群,"会愿意为农产品支付附加值的"。先锋投资总裁陆步青认为,农产品价格的回归在未来仍然是个趋势。"这两年农业企业的利润应该是逐年在增加的。"
与消费领域挂钩的农业企业中,"农业龙头企业"则是其中重点受到关注的对象。某外资投资机构人士指出,这些企业与其他消费品领域企业一样,"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自己的销售渠道,相对获利能力比较强"。
"农业在中国还是弱质产业,其整体盈利率是比较低的。"孙宇智说,如果要持续性盈利,就对企业规模有一定的要求。于是,企业间联合似乎是一种必然。当年无奶源、无工厂、无市场的蒙牛,最初就是通过对8家企业的"虚拟联合"盘活他人资产,并且租运奶车送奶、与养牛户合作建奶源基地以降低生产成本开始起家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何念民指出,中国目前分散使用土地的家庭经济,使得生产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农业企业面对这些分散化的客户,其产品价格也很难提高。比如生物化肥的推广,"单个农民很少愿意为了减少土地污染,而花大价钱购买生物化肥"。
目前获得VC投资的龙头企业,都有把分散农民整合起来、突破现有农业体制的办法。浙江森和是一家花卉种植企业,其创造了"准股田制模式",让农民以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