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7日消息:大空间、大手笔……对于豪放的中国人,似乎更喜欢“大”事物。但今年冬天,情况有所不同,市民的眼光聚焦于“小”上。
用小情趣调节大生活
生活总需要些花花草草点缀,尤其是缺少生气的冬天。昨天,记者走访了北市场、中山公园附近等几个花鸟市场。本以为进入冬季之后,会出现往年11月份的火爆场面,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尤其是北市场花鸟市场最为明显,销售状况分两个极端:大把卖鲜花、大盆栽的摊铺基本无人问津、卖小仙人球、小吊兰的人很多;卖生态大鱼缸、大鱼的地方没有人,卖小鱼缸、小鱼的摊铺人满为患。
市民的眼光不仅落在“小”上,而且逐渐转移到实用上。在花鸟市场的南门,记者看见两位女士蹲在地上等人,周围放的是一小盆兰花和7条金色小草鱼。“这个小是小,但是一样给家里增加点活气儿,最主要还好养,不用加温、天天换水那么费劲。”另一方面,过去以“放氧、降辐射”为口号招牌的香水百合、金钱树等功能性大盆栽,被人冷落,“生活还是实用些好”。
用小改变适应大市场
昨天,在花鸟市场最有感触的应该就是一冷一热的两种场面:小物品的销售累得手抽筋,大物品的销售闲得打呵欠。在北市场花鸟市场大厅和门外,记者一共走访了11家卖生态鱼缸的店铺,其中8家无人看守店铺,2家店员在聊天,还有一家已经把灯关闭、生态鱼缸也杂乱无章地摆着。
“这个450元。”在北市场花鸟市场西边的一个店铺老板正在热情地向两个年轻人推荐生态鱼缸,据她介绍这是今天第一对顾客,今年冬天大家对需求的改变对他们销售有挺大影响,如果还这样的话,坐吃前几个月的利润可能性比较大。面临着今年市场的改变,不少商家开始寻求改变。很多原来只卖大盆栽的商家周边摆上了小吊兰、仙客来等小花卉。虽然这些小商品没有大商品利润空间大,但是薄利多销不失为应对今年冬季消费情况改变的一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