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横县:“中国茉莉之乡”特色产业已成规模

2008年01月11日 10:03经济日报韩霁 周骁骏 佘惠敏
    中国园林网1月11日消息:绿油油的茉莉花地一眼望不到边,红顶子的凉亭散落其间,小桥曲径通幽,湖面鸭子嬉戏,位于横县校椅镇的“中华茉莉园”呈现出宁静自然的生态之美。

    “茉莉花就是横县的名片。”横县代县长黄国健边说边递上自己的名片。名片上,一朵茉莉花含苞待放,表达出横县人的茉莉情结。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基地,全国70%的茉莉花在这里生产,60%的茉莉花茶在这里加工,是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的“中国茉莉之乡”。

    与记者的想象有所不同,取消农业特产税后,茉莉花产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开始减少,而横县对茉莉花产业的扶持、投入力度却在逐年增加,这几年,仅用在建设茉莉花交易市场上就先后投入了2000多万元。横县人的“账”是怎么算的呢?

    “发展经济不能光看对财政的贡献有多大,还要看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有多大。在横县这个农业人口占90%的农业大县,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黄国健在解读横县特色农业发展思路时,举了个很有说服力的数字:2007年,横县农民人均收入3513元,比上年提高158%。“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民对生产的投入也会相应增加,消费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样会有力地拉动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横县温暖湿润的气候为茉莉花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这里的茉莉花花期早、花蕾大、香气馥郁,是加工茉莉花茶的上佳原料。然而,过去横县的茉莉花茶加工,大多数是手工作坊式的窨制,形不成规模,在市场上也没有名气,只限于“孤芳自赏”。为了打造“横县茉莉花”品牌,从2000年开始,横县成功举办了5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请来了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的客商。“横县茉莉花”的名气随之香飘万里。2006年,“横县茉莉花”成功申请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和地理标志产品。

    花香自引蝶。在各种招商引资政策的鼓励下,规模化的茉莉花茶加工业在横县蓬勃发展起来,如今从事花茶加工的企业有180多家,其中既有在此地投资设厂的“张一元”、“吴裕泰”等知名品牌,也包括“金花”、“南方”等当地发展起来的花茶加工龙头企业。伴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现在,横县已经成为第一大茉莉花茶销售集散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茶市之一。全县每年花茶加工和销售收入达10亿多元。位于横州镇的西南茶城成为中国最大的花茶批发市场,年交易额6亿多元,辐射10多个省、区、市,远销日本和欧洲。经营茶叶批发生意的“东升茶行”经理赵东升形容,他的经营内容就是“买全国各地的茶,卖全国各地的茶”。在西南茶城像他这样的经营户就有300多家。

    在横县110万人口中,从事茉莉花种植的农民有33万人,他们是受惠于茉莉花产业的最大群体,茉莉花成了花农的“发财树”。横县农业局局长蒙宗健告诉记者,茉莉花花期长,4月至11月都有花可采,每亩年产量可达1000公斤,每公斤鲜花可以卖到6元以上,贵的可以卖到20元,农民种花每亩可收入四五千元。

    茉莉花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横县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如今,横县形成了蘑菇、甜玉米、桑蚕、甘蔗等多种特色农业产业链,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多种渠道。蒙宗健告诉我们:“横县的农民没农闲,四季有收入。春天种桑养蚕,夏天采茉莉花,秋天收水稻,冬天摘蘑菇。”

    眼下正是摘蘑菇的季节。1月5日上午,记者走进云表镇谢国标家砖瓦结构的房式蘑菇大棚,他家人正在为刚摘的60多斤蘑菇削泥脚。谢国标告诉我们,他家的三座大棚共种了4000平方米的蘑菇,每平方米可以收25斤至30斤蘑菇,一年仅种蘑菇的收入就有几十万元。至于蘑菇的销路,谢国标并不担心,他只需将削好的蘑菇送到1公里外的代收点即可。代收点是兴辉食品加工公司来村里设立的,兴辉是横县食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生产的蘑菇、刀豆等罐头食品直接销往美国和日本,云表镇60%的蘑菇都卖到了这里。蘑菇的价格也早就在和兴辉签的订单中定好了,每到月底与兴辉公司结算一次即可。

    订单农业使横县广阔的田野成了农产品加工的“第一车间”,而龙头企业的崛起更使一大批农民“洗脚上岸”,变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里的工人。兴辉公司副总经理林楚英介绍,在生产旺季,仅他一家企业就可吸纳800多工人。横县每个特色产业的背后都有一批兴辉这样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横县,外出打工的农民很少。”林楚英笑着说:“到了生产旺季,我们在这里总是招不够人,还要到外地去招工。”

    在兴辉公司的生产车间,甘英元正将一个个铁质罐头瓶整齐地码进托盘,为下一个程序————蘑菇装罐做准备,靠这份工作,他一天可以挣到三四十元。下班后,脱下白色的工作服,他骑着摩托车回到1公里外的家。曾到广东等地打过工的甘英元,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还是这样好,不用背井离乡,可以照顾家,收入比在外面还高。”甘英元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甘英元告诉我们,当夏天蘑菇生产进入淡季,家里那3亩茉莉花又到了采摘的季节,他就会回到地里当农民。像甘英元这样的“两栖农民”在横县有20多万。农业产业化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