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特效再造“圆明园”(图)

2008年01月11日 09:36大众网李丽
    中国园林网1月11日消息:2006年一部大型史诗纪录片《圆明园》

    用三维特效再现了这座昔日的皇家园林。

    而在那些精美绝伦的画面之后,有长达35分钟的特效镜头,就出自山东的一支特技制作团队。山东东方天健广告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北京锐智盛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20多个年轻人,用五年时间制作110个镜头、44分27秒的素材时长,把中国人对这座皇家园林两个多世纪的想象在银幕上变成现实。

圆明园内景复原图

    做一块跳动的绸缎要分五步

    所谓三维特效就是在三维空间里表现人、物、景,所有的动画成像都跟现实中一样很有立体感。但是三维特效对电脑软件和技术要求非常高,在现实中我们看一块绸缎飘起来很轻松,但要在电脑上做出一块绸缎就要经过五大步骤。

    首先,要在电脑上建一个绸缎的模型,全部用网格线标注三维定点,然后规定绸缎的材质,规定光源的方位,还要给这块绸缎安排运动的路径,最后要在绸缎周围安上虚拟的摄像机位,一块红色的绸缎就可以按照我们想象的样子动起来。

    一秒钟的12生肖镜头耗时1个月

    在影片《圆明园》中,有一组12生肖喷水场景,在影片中只是一闪而过的“点缀”,但这耗费了东方天健技术团队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由于战乱和灾荒,圆明园中的12生肖没有留下任何绘画和照片资料,因此技术团队只能收集从汉代到清初的所有关于12生肖的造型做研究。他们从清代的雕塑入手,和历代雕塑进行比对,并和保利集团拥有的带皮毛的猴首雕塑进行对照,最终凭着推理和想象力创造出了12生肖雕塑。”王骞回忆起那段全身心打造圆明园的日子。

    “最惊奇的是,当2003年9月流失海外的圆明园猪首铜像回到祖国展览时,制作人员发现,他们制作的猪首竟然与真实铜像的相似度高达99%。”

    连一片蓝天白云都要真实再现

    事实上,《圆明园》中出现的35分钟的特效画面中的内容,大到圆明园的总体布局,小到喷花的水龙头,全部经受了技术团队的严格考证,甚至电影中所有建筑上台阶的高度都是在测量了现存的地基上台阶的高度后制作出来的。

    “为保证圆明园中140多个景点的位置的正确性,他们不但从首都图书馆中找出圆明园古地图,还取来卫星航拍照片把全部的景点挨个放上去,然后才开始着手制作CG画面。”王骞说,三维特效虽然是虚拟现实,但绝对以尊重事实为基础,“连当时的蓝天白云是什么样子我们都要争取复原。”

    王骞回忆了这样一件事,“一段时间,让所有队员骄傲的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堆照片,但照片上的唯一主角却是蓝天白云。”原来为了能展现出被毁灭前的圆明园天空的感觉,每一位队员休息的时候手里都多了一部相机,要随时记录下头顶上稍有变化的蓝天,然后从这几万张照片中选出最符合当时意境的蓝天图片。

    “为了展现当时的圆明园的意境,我们的员工都把自己想象成当年一砖一瓦建造圆明园的工匠,现在他们都成了清朝人了。”特技制作公司的总经理王连明这样调侃自己的员工。

    特效团队当了半年“野人”

    “为了银幕上的《圆明园》,特技团队克服的困难并不仅仅限于观众所能想到的难题。”当被问及这部电影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的时候,王骞说:“如果单指工作量大的话,那是西洋楼的部分,但在圆明园制作过程中最困难的不是一座楼或一片湖的还原,而是整体意境的展现,更直接地说,我们不求量只求境。”

    据悉,圆明园西洋楼部分的复原,是特制组工作的突破口,也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得意之作,可正是这份得意之作让他们过了足足半年的风餐露宿的“野人”生活。

    每天8点半起床,中午休息一个小时,晚上又要加班到凌晨两点。“要确保西洋楼部分一定做到准确无误”,为了这份承诺,他们要在暑伏天太阳升得最高时去圆明园里量方位,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测量出来的方位是最准确的。

    团队中唯一的女性张耀升,在团队中主要负责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为了数据的准确,这个20出头的女孩子要在零下几摄氏度的隆冬天气,跳到厚厚的冰面上,勘测埋在地下的遗迹的详细情况,她说:“要想做出意境,首先就要精确,要用心这样观众才可以感受到你传达过去的这分心意。”

    这个山东特效团队创造的《圆明园》特效堪称奇迹:特效镜头在中国纪录片电影中最长、特技镜头在中国纪录片中占据百分比最高、对中国古建筑进行了最真实的数字化还原。

    制作团队拥有迄今为止圆明园最齐全的数据。影片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国家政府大奖、华表奖最佳科教片、中国电影金鸡奖、2006中国十大纪录片大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创新大奖、中国20年纪录片经典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