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棵编号73的古松,树干有多处红泥填补的钻孔,老人们不知道它还能否熬过今年冬天。
见证老人们度过大半辈子的这棵古松,如今成了一个树桩
中国园林网10月7日消息:两年死了22棵,还有古树垂危——针叶发黄,树干流出黑色液体;吕塘村人束手无策:长此以往,村将不村
翔安新店镇吕塘村的老人们心急如焚,吕塘人祖祖辈辈保护下来的古松柏林面临死亡威胁。
村后山这一片据说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松柏林是闽南地区仅存最古老的松柏林,可是,连续两年来,古松接二连三死去,树上的针叶全部发黄,去年死了12棵,今年已有10棵被认定死亡。
每天在松柏林中晨练的老人们一直弄不明白,古松究竟是怎么了。
这几天,古松柏林内体积最庞大,树龄最久的一棵古松情况不妙:针叶全部发黄,不到半个月,整棵树仅剩枝干尚未枯黄。老人们说,实在看不下去了,一下就想到向晚报求助,希望能够拯救这一片闽南地区最古老和仅存的古松柏林。
古松树干布满红泥覆盖的钻孔
早在2004年,香山吕塘风景区就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而古树是吕塘人最引以为傲的,这里的古树指的就是位于村庄中心地带600多年的松柏林,这是闽南地区树龄最长、树径最大、数量最多的马尾松林,260多棵参天古松各具形态,树高数丈,直径最大有1.2米。
记者抵达现场时已是另一番景象:在村后山古松用围栏圈了起来,门口右侧一棵古松仅剩一个树桩,视野里成片的古松林稀稀疏疏,尤其刺眼的是,原本绿油油的松树林,有多棵针叶发黄,走近一看,树干位置还密密麻麻布满红泥覆盖的钻孔,像一个个伤疤,孔里流出黑色液体。
都是由松籽自然长起来的
“古松寿命很长,以前从没自己枯死的,这一回整棵都枯黄了,肯定有什么原因。”当地人洪天送每天都在古松林所在的“尖山”晨练,他今年特别不好受,最近几天,被称为古松林“第二大”的一株古松枯黄了,“这棵古松以前编号刚好是100,现在成了73号,就是说死掉了整整27棵大树了。”
当地83岁的洪文仁老人介绍,这里的松树都是由松籽自然长起来的,每年长不到10厘米,“要长这么大,不知要多长岁月。”“有吕塘村就有这些树,看到它们都快死了,眼泪不知道流了多少。”
另一位老人洪文深忧心忡忡:600多年了,这些古树都挺过来了,台风天虽有个别损失,可从没自己死掉的,而这一次太不一样了。
“吕塘人最爱的就是古树,容不得破坏。”村老人协会会长洪文参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有孩子长疮了,偷偷在树上刮破点皮接树汁当药,一敷就好,即使这样,老人们看到了都要追着打。
权威鉴定未出,希望专家会诊
顺着山道,记者看到许多古松树树干上有众多红泥覆盖的钻孔,树皮上有红漆编号,个别树上还有几个试管残留在钻孔里,经现场测量了,孔深不少于10厘米。老人们说,这是林业局治虫所用的方法,至于古松死亡与治虫之间的关系,那是说不清楚的事。
吕塘村村主任洪伟明告知,这些松树到底得了什么病,仍有待权威机构的认定。洪伟明说,现在,吕塘村的老人们天天守着古松柏林,他们说,不能眼睁睁看着古松继续一棵棵死去,希望市里的专家能来为古松会诊,阻止古松的进一步死亡。
“吕塘有三宝:古树、古厝、古戏,要是树都死了,吕塘也就不是吕塘了。”村民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