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木材加工、果品、中药材、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市财政将贷款贴息
返乡植树的杨大可(资料图片)
中国园林网10月30日消息:云阳县双土镇农民杨有溪一家四辈在深山中植树,将无量山变成一座宝山。如果以25年为一辈算,杨家四辈人已延续百年。百年不变的,是杨家代代相传的绿色梦想。树也给了杨家回报,仅2004年就带给杨家10万元纯收入。
四辈人的植树梦想 这四辈人是杨有溪、杨兴汉、杨发中和杨大可。
杨家植树的历史是从杨大可的祖祖杨有溪开始的,上世纪60年代,生产大队“以粮为纲”,杨兴汉只好带着儿子上山把树全砍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杨家6口人,9亩地,高山贫瘠,勉强糊口。1985年起,杨发中与家人承包了乱石窑,20年心血和汗水全洒进这里。其后,已跳出农门,在成都拿着高薪的杨大可回到山里,承包无量山脉的营盘岭,开始了种树的梦想。
“要将坡地整理成梯地,清理出碎石杂草,打下3万个两尺见方的窝子,施肥,再将木占从乱石窑移过来,很累。”更恼火的是夏天,烈日当顶,修枝、除草、追肥,太阳能将人晒脱一层皮。
杨大可的坚持终于成功。2004年,营盘岭288亩大果水晶梨给杨家带来10万元纯收入。随后,杨大可又带着乡亲种梨,双土镇的无量村、天赐村、古佛村、石坪村参加的农户达两千余户,建成4050亩水晶梨生产基地。
2000万亩林地变商品林 “杨大可是很好的例子。”市林业局局长吴亚说,我市现有林地6118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一半,每亩林地的年均产出仅20余元,远低于耕地,林农平均年收入300多元。“我市打造森林工程需要480个亿,国家补助一半,剩下的需调动全社会的造林积极性。”
因此,我市将大约30%、近2000万亩的林地划为商品林,通过市场运作,增加林地的经济收入。农户、市民或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甚至外国人,都可参与林地投资,可承包70年。这些林地可用于木材加工、果品、中药材、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
凡经营商品林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经营者,可根据市场需要,单独编制采伐计划。吴亚称,林业局专门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市民投资林业,比如市级财政每年将拿出4000万元用于林业产业的贷款补贴利息。目前,林业部门正和金融部门协调,准备通过林权抵押和森林保险,为准备经营林业产业的市民融资。
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45% 据介绍,目前,全市森林面积已由直辖前的2593万亩增加到3710万亩,增长率为43.1%;森林蓄积量由7446万立方米增加到12000万立方米,增长61.1%,森林覆盖率由20.98%提高到33%,
吴亚说,到2017年,我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绿地率达39%,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道路绿化率达80%,水系绿化率80%,建成95个森林生态镇和3000个绿色村庄,林业产值实现500亿元,农民在林业开发中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元。
为此,我市将实施城市森林工程、农村森林工程、通道森林工程、水系森林工程和苗圃基地工程,完成新造林1100万亩,改造低效林1000万亩,建设城市绿地18万亩,道路绿化60万亩,水系绿化70万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