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10日消息:“戚墅堰区的圩墩公园正在整治呢,今后会是什么样啊?”连日来,本报接到不少热心市民的咨询电话。记者从市园林局相关部门了解到,早在今年7月中旬起,我市就启动了对圩墩遗址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据透露,该项工程将在保持现有遗存不变的前提下,集中再现6000多年前常州地区最早古村落的风貌。年内将基本完成一期工程。
为什么要整改:
圩墩公园“名不符实”
“圩墩遗址位于常州戚墅堰区圩墩村内,可以说是迄今发现的常州地区最早的古村落,距今已有5000至6000年的历史。”圩墩遗址的保护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总工程师吴克亮介绍,圩墩文明是新石器时代太湖地区远古文化的一支祖先,在考古学上被称为马家浜文化中的“菘泽中层类型文化”。
圩墩遗址在经历过多次有序挖掘之后,至1988年,常州人为展示新时期时代的古文化,才在圩墩遗址的西侧建起了公园,即现在的圩墩公园。“可当时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饰品,以及石纺轮和陶纺轮等一大批文物,现都保存在国内各大博物馆内,圩墩公园内没有太多历史遗存;而公园中的建筑又多以明清时期的风格为主,公园内能体现圩墩文明的元素实在是太少了,这让许多想要寻访远古文明印迹的市民和游客颇为遗憾。”吴克亮表示,在此前提下,才启动了对圩墩遗址的保护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工程。
怎样改:
会遵循4个原则
据悉,此次古遗址的保护与整改将充分挖掘和保护圩墩文明遗存、集中展示圩墩文化,并将其整治成能满足市民审美需求的遗址绿地。
工程范围将分东西两块,东为遗址本体,将作为重点保护文物,不作开挖;仅在地面覆土种树,形成绿化景观。西边主要为圩墩公园的地块,经省文物局专家多次考古勘察发现,公园地块内已经没有文物,因此公园将成为此次改造的重点。据悉,整个古遗址保护与整改的规划总面积也达到了14.18万平方米左右(约200多亩)。
在具体的整治过程中,将遵循4个原则:一是整治工作尽量避免对地下文化遗存产生扰动,不会进行未经许可的开挖,保持遗址的现有遗存状态;二是在西边的公园地块内,与圩墩文化无关或影响圩墩遗址风貌的建筑,会在此次整改中拆除,比如公园内不少具有明显明清建筑风格的廊、亭都将拆除;三是水面及驳岸的整治将以生态为主,比如用材多以木材为主,减少石材的使用以及人工干预的痕迹;最后,在整治过程中如果发现文物遗存,会立刻停工,并在第一时间告知当地文管部门。
改成什么样:
今后的公园将分成4大区域
“今后的圩墩公园,按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将分为历史展示区、生态体验区、城市开放区和文化交流区。”吴克亮表示,除文化交流区为二期工程内容外,其他功能区将在年内基本完成。
[历史展示区]主要建设能集中展示圩墩文化或马家浜文化的陈列馆、遗迹馆,集中向市民或游客展现新石器时代太湖地区的文化特色。
[生态体验区]这里可让市民更直接地体验到原古村落的生活场景。生态体验区将利用不同的植物层面组合成优美的自然环境,并在林荫处、坡地上、滨水处设置新石器时代的农耕、猎守、捕鱼等生活场景,让游人在感受优美生态环境的同时直接感受到原始气息。
[城市开放区]主要设置一些敞开的活动场所,并配置一些景观节点,为市民提供理想的休闲活动场所。
[文化交流区]主要表现新石器时代的古朴氛围,并配套有商业设置。如,该功能区内设有古玩街、新石器酒廊、部落旅馆等以圩墩文化为背景的配套设施。
此外,一期工程结束后,市民还能欣赏到不少有趣的景观节点。
▲水道寻古
像一条自水中裂开的水道,迂回的水道将与历史展示区中的陈列馆及遗迹馆的入口相连接,巧妙的交通组织能使游人经历一次奇特的旅程。
▲水上杉林
水上杉林位于公园的中心位置。以跌落台地的形式打造特质空间。跌水、石阶,因为高差生趣味空间,结合挺拔的水杉树,赋予场地更多人文意趣。
▲石器之岸
远古时代的圩墩人已经能使用石斧之类的工具了,还能使用陶器进行渔猎及农耕活动。石器之岸从古人使用的器具中获得灵感,将数个两端开凿了圆洞的石条进行有机排列,在湖边形成了有趣的景观。
▲石鱼群塑
将数个大鱼形状的石雕塑置于湖滨场地,形成了有趣的雕塑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