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林业开发

2007年09月26日 09:42经济日报魏劲松 刘惠兰
    中国园林网9月26日消息:记者从9月18日在武汉召开的全国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获悉:湖北省确定用10年时间,通过银行贷款、财政投资、社会筹资等方式,投入40亿元林业资金,对500万亩低产林实施改造,对300万亩低丘荒岗地进行林业开发,充分发掘林地生产潜力,在绿化美化荆楚大地的同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全面开展近两年来,湖北省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共投入资金2.3亿元。通过实施村镇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农田林网和四旁植树、庭院绿化,绿化荒山180万亩,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新建以杨树和湿地松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180万亩,以板栗、核桃、柑橘、茶叶为主的经济林基地110万亩,全省111个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达150亿元,带动农户80多万户。如今,绿色山林焕发生机,绿色产业致富村民,绿色家园展现新貌,荆楚大地呈现一派祥和景象。

    在此次会上荣获全国“绿色小康村”的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是鄂西北的一个小山村。20年前,这里穷得出了名。堰河村村支书、村主任闵洪艳告诉记者,那时人穷山剥皮,越穷越砍、越砍越穷。饱尝乱砍滥伐的恶果后,堰河村村民慢慢认识到,要想富必先栽树,开始发展山林,绿化荒山。特别是2000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该村组织荒山造林,不留一片空白。李益同2001年租赁了1000多亩荒山,先后投入了5万元,种植了香椿、板栗等。他说,“种树不仅仅是为赚钱,还为了让村子周围更绿更美,住着更舒服。”记者前往采访时,只见那里满山翠绿,清风送爽,充满生机。该村根据当地实际,大面积栽种茶叶,成立了天艺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公司+农户”模式,带动茶叶产业发展和村民致富。五山镇现有茶林2.6万亩,年产茶叶200万斤。富起来的村民还搞起了生态旅游。这里漫山遍野的茶园吸引了各地游客,每年采茶高峰期游客络绎不绝。五山镇党委书记兼镇长胡海洋一脸自豪:“如今,我们吃的是生态饭。农户外面一个打工的,山上一个产茶的,家里一个养猪的,收入大增。有的村农家乐年收入达100多万元。”

    宜昌市夷陵区雷家畈村也是全国“绿色小康村”。该村“依山脱贫,靠林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专业村。村里5000亩地,除20亩种水稻,全都种上了柑橘、猕猴桃等,每户都有果园。村民祁万富自1986年开始种植柑橘,目前年收入6万元左右。谈起销售问题,祁万富说,“我的柑橘根本就不愁卖,全国各地都知道我们这里的柑橘有名,都来订购。”在雷家畈村4000多亩的果林中,绝大多数的果苗是林业局无偿资助的。林业局技术人员长期驻扎该村,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目前,雷家畈村种植的猕猴桃已经走出国门。

    

    武汉市在680个村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植树种果,靠植树绿化促致富,植树300多万株,并利用闲人、闲地、闲时,发展小果园、小苗圃、小片林、小休闲园,有效地提高了全市30多万亩丘陵岗地和20多万亩隙地的产出水平。全市重点打造了苗木花卉、茶叶、速生丰产林、绿色水果等6个10万亩板块基地,已形成了一批分别以柑橘、油挑、杨树等为主的林业特色村。

    国家林业局负责人指出,农村人居环境和谐优美,必须依靠绿化宜林荒山、构筑农田林网、加快村庄绿化和发展庭院绿化。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结合农村历史、文化等有形和无形资源,不但可以极大地促进村容村貌的绿化美化,而且可以大力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等生态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据介绍,两年来,全国林业产业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农民人均产值达到1300多元。2006年,全国林业产业发展带动了4500多万农民就业,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