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7日消息: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进入汛期以来,全市各地集中人力、财力大规模开展雨季造林,截至8月10日已完成造林面积3.5万亩,超任务目标1万亩,共栽植各类苗木600余万株,是去年雨季造林完成数的3倍。这是我市近年来做足“早”、“包”、“活”、“好”四字文章,在打好雨季造林攻坚战中取得的又一新成效。
立足一个“早”字。每年春季造林一结束,市林业部门就及早组织专门的规划班子,逐路段、逐乡镇、逐村进行实地勾绘丈量,及早制定出雨季造林规划,并对照规划及早把任务细化分解到区、乡镇、村、大户,落实到山头、地块,让各级造林主体超前明确各自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早计划、早行动,为雨季造林工作抢占了先机,争取了主动。
落实一个“包”字。通过落实大户承包,使荒山产权明晰,绿化责任明确,经营利益直接,大大调动了各种社会主体的承包积极性,每年都能新发展百亩以上的民营林业大户100多户,可完成高标准造林3万多亩,在我市成功走出了一条依靠大户承包,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实行规模经营,加快荒山绿化的成熟路子。
强化一个“活”字。为提高造林质量,确保政府投入效益最大化,我市对大户造林纳入项目化管理,采取工程式运作,严格按照申请、立项、实施、验收、兑现五道程序组织实施,重点做好了验树穴、验成活率、验保存率三轮验收工作,保证了政府以奖代补资金用来兑现成活树木的奖励,在我市规范建立起了“花钱买活树”的新的造林机制,实现了由“要我栽,栽孬栽好与己无关”到“我要栽,栽好快栽利益攸关”的新变化。
抓实一个“好”字。围绕提高造林质量,我市严格技术要求,重点突出了“大穴、大苗、大土球、大水”的“四大”造林原则,特别是严格做到带土球栽植。也正是因为带了土球,在去年我市遭遇大旱天气的情况下,松树的成活率依然达到了95%,绿化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