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花卉凸显现代农业理念

2007年08月20日 10:08贵州日报
    中国园林网8月20日消息:“使用腐殖土增厚肥力,加入珍珠岩疏松土壤,滴箭设施保证统一供应水肥,压枝技术促进光合作用、控制开花时间……我们生产的每一枝花,都折射着现代农业的理念。”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花卉办主任李贵洪的一席话,道出了该区发展花卉产业的全新内涵。

    6年前,一次“花”的盛会,催生了一项新兴的产业。2001年白云区承办了中国第十一届兰花博览会,70多万名“花痴”纷至沓来,让区委、区政府一班人闻到了“花香”。按照现代农业理念,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日渐明晰,道路越走越宽。目前,全区形成了花卉苗木科技示范园、青山小桥户种花卉基地、白云玫瑰生产基地、高档花卉生产基地和杜鹃生产基地“一园四基地”产业布局,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从几百亩增至1.05万亩,年产值超过1.1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区。

    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必先行,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规划,确定了发展花卉产业的工作重点,推出系列优惠政策。市、区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大棚、基地道路、蓄水池、肥水灌引、电力供应、冷库等基础设施,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是关键。该区与省、市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技术依托关系,积极开展引种、育种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工厂化育苗、切花保鲜、贮运、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花卉生产、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引进的以色列压枝技术能够控制花期,提高产出,而滴箭技术能在半个小时内完成10多亩的施肥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该区从花卉产业发展之初的土地流转,到后来的大棚租赁、金融支持等,都按照市场机制展开。为了开拓花卉销售市场,共成立了4个村级花卉协会,还与昆明等地花卉公司签订协议,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模式,实行订单产销,为花农与花农、花农与企业、花农与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地,并出口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

    发展现代农业,增收是目的。通过几年的发展,花卉产业拓宽了白云区农民的增收之路。800多户农户投入花卉苗木种植,亩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涌现了黄天才、吴科岭、秦鸿彬等一批种植大户。高坡村农民秦红兵承包40多个大棚,仅今年情人节出售玫瑰就收入10多万元。村民黄天才有28个大棚,年收入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