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日消息:朝阳区将陆续建设由520亩的废弃荒地和自然水面组成的绿色休闲度假湿地郊野公园、绿色生态园、农事体验园等10个都市农业项目。
京承高速路朝阳区段两侧昔日的荒坡、荒地,如今已变成了宽达30米的绿化带和6处绿色景观,形成了“景不断链、绿不断线”的绿色大道。
这仅是朝阳区建设都市型农业走廊的开端。这里将陆续建设由520亩的废弃荒地和自然水面组成的绿色休闲度假湿地郊野公园、绿色生态园、农事体验园等10个都市农业项目。城市居民将可在这里体验到农产品采摘、垂钓、农业观光等新型都市农业所带来的愉悦享受。
11.7公里绿色走廊
京承高速路朝阳区段总长11.7公里,涉及到来广营、崔各庄、孙河3个乡和大屯、望京、东湖3个街道,道路两侧1公里范围内的3.25万亩土地。
今年年初,朝阳区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区长刘希泉为组长,农委、发改委、规划分局、国土分局、绿化局以及来广营、崔各庄、孙河乡为成员的京承高速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建设领导小组,并对整个朝阳段绿色走廊进行摸底调查和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朝阳区委书记陈刚和区长程连元先后3次到现场调研,提出了“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保障”的要求来建设绿化带(朝阳区京承高速路两侧30米)。产业项目和环境美化三项工程,将京承高速两侧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展示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
今年“五一”前,京承高速路朝阳区段两侧30米绿化带绿化新植和改造率先完工。共清运填埋垃圾渣土120万方、整理地形地貌75万平方米,实施绿地建设99.9公顷(其中绿化改造82.9万平方米、绿化新植17万平方米)、节点景观6处,共植树10.2万株、花灌木20万株;拆除破旧建筑物2.2万平方米,进行墙面粉刷3.5万平方米,整治废旧水坑240亩;重点针对季节性裸露农田进行春季播种共计500亩;对走廊范围内果园进行林下生物覆盖,播种紫花苜蓿、三叶草等共计2000亩。
为确保走廊建设顺利推进,取得实效,朝阳区乡两级已投入建设资金4890万元用于拆迁、清运土方、绿化、节点景观、粉刷和水利设施建设。
11个项目年收入2.6亿元
“朝阳区计划在京承高速两侧1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11个产业项目。”朝阳区农委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孙河郎枣绿色循环生态园、崔各庄千亩樱桃休闲体验园、北京朝来乐采摘园等项目已初具规模。沙子营湿地生态园等其他8个项目已经完成选址、规划设计和可研方案的制定。8个项目的可研报告和规划方案已报市有关部门,待审批通过后立即实施。
按照规划,这11个项目总占地7517亩,主要包含精品蔬菜果树花卉种植、温室大棚、灌溉设施、农产品加工车间、景观绿化、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以及必备的附属服务设施等。
预计,总投资将达到5.4亿元的这11个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总收入2.6亿元,安置农民就业2330人,将极大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湿地公园将成生态大氧吧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可见湿地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
今年4月,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7-2010年)》更是加大了对湿地保护的力度,并通过形成完善的湿地监测网络体系和保护宣传教育网络体系,使北京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使全市湿地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孙河乡沙子营的520亩由废弃荒地和自然水域改造成的绿色休闲度假湿地郊野公园显得尤其难能可贵。
湿地郊野公园将“文化艺术”与城市湿地原生态相结合,集休闲、观赏、艺术创作、雕塑公园、景观设计等功能为一体,形成包括湖面水域区、生态密林区、生态湿地区、滨水休闲区、核心景观区等在内的生态大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