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日消息:广东、浙江、江苏、云南,花卉销售收入突破60亿元,海南仅为4亿多。日前,省科技厅在我省推动花卉产业技术创新研讨会上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受三大因素制约,海南花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极不相称。
科技含量低高档花苗需外地调进
我省花卉产业科技含量低,这是研讨会上所有专家的共识。谈到产业科技含量,海南大兴园艺董事长余长龙说,“海南从事花卉产业科技研发的科研中心、研究所少得可怜,估计全省专门从事花卉科研工作的高级人才不会超过300人。”余长龙说,科技含量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比如前段时间大雨不断,大兴园艺种植的龟背叶发生病害,企业束手无策,也找不到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咨询解决。
不仅花卉病虫害防治困难,就连一些高档花卉种苗培育长期以来也依靠外省提供。省林业总公司总经理林慧甚至认为,科技含量低是制约我省花卉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他告诉记者:“热带兰花的种苗过去长期从广东省调进,致使种苗来源混乱,严重影响热带兰花的品质及规模化生产。”
据省科技厅统计,我省花卉产业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最近5年里,省级科技计划仅投入33万元用于花卉科研,这导致花卉生产的关键技术,尤其是花卉选育种研究落后,花卉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没有特色本地花卉当家品种锐减
海南自然资源独特,拥有许多人无我有的本地优良花卉品种。“但是,我们在本地优良品种的驯化、培育和繁殖上几乎等于零。”林慧说,海南种植的品种很多是从外地引进的,自己的特色品种很少。比如热带兰花,在海南不仅拥有200多种野生兰花资源,而且种植条件优于全国各地。但是,市场上没有一个海南自己培育的新品种,就是种植别人培育的兰花新品种,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省科技厅通过调研了解到,有海南特色的新品种少得可怜。据调查,海南花卉产业的当家品种由上世纪90年代的20多个,锐减到目前的二三个。当前我省市场上的花卉品种大多从国外引进,品种适应性及配套技术都不成熟,这些品种开始表现良好,时间一长品质就退化,竞争能力也大大降低。
东方光华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侍守江认为,海南花卉产业不仅可以打特色品种牌,还可以打反季节鲜花的特色气候牌。光华农业在东方建立了反季节菊花生产基地,去年向日本出口了1000万枝菊花。“像海南的反季节瓜菜一样,海南的反季节鲜花也是一大特色,可惜我们利用得不够。目前,海南反季节鲜花也只有菊花等有限的1-2个品种。”
劳动力素质待提高企业招不到专业工人
花卉产业不仅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需要众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劳动力支撑。尤其是高档鲜切花生产,更需要掌握专业高新技术。
侍守江感慨地说,公司在海南发展花卉生产,最痛苦的莫过于招不到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人。“一些海南农民对花卉种植技术一无所知,什么都不懂,招聘的工人都要从头培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较差,与花卉产业发展的需求根本不能对接。”
不仅工人技能有待提高,侍守江认为,海南各高校、农业学校,也没有针对花卉产业的发展,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他举例说,公司曾到我省某大学农学院招聘了两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结果连一些花卉生产的基本知识都不具备。“国际花卉市场对鲜切花品质要求很高,要把鲜切花的标准化种植推广到千家万户,必须加强花卉生产技术的培训与推广,加强花卉产业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否则,海南的花卉产业难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