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碚新城:科学打造“竹海生态城”

2007年05月23日 10:09重庆日报
    中国园林网5月23日消息:北碚新城在作出打造竹海之城的决定后,他们如何把竹海引进新城呢?未来“竹海城市”将是怎样一幅景观呢?

    北碚把规划放在重中之重。首先,他们委托科研机构编制成了《北碚新城竹类基本绿化规划》和《新城重点竹类绿化规划》。依托西南大学进行了《新城竹类栽植可行性研究》,为新城竹类绿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完成了《新城区土壤调查报告》及《北碚城区土壤样品分析报告》,为竹类绿化建设提供了栽植立地条件的科学依据。

    接着,他们编制了《新城竹类绿化工程项目建议书》,为竹类市场运作、招商引资形成了较完备的蓝本。竹类专家张培新教授还多次受邀从浙江前来北碚新城现场踏勘调查,初步拟出了《北碚新城竹类绿化项目实施方案》及《北碚新城园林景观造园技术参考书》等。

    根据规划,北碚打造“竹海城市”的一个总体思路是实现“点、线、面、环、网”的结合,营造以街头若干小竹园为“点”,以道路两旁种植竹子为“线”,以公园、广场、单位庭院大量种植竹子为“面”,以河岸、绿地、山头大量种植竹子为“环”,构成具有北碚城市特色的竹子绿化网。

    那么,北碚新城通过什么方式把竹海引入新城呢?通过多个方案比选,他们决定通过270米长的缙云山登山健身梯道,将白云竹海与北碚新城融为一体,万亩竹海沿着梯道蜿蜒而下,进入北碚新城。同时,在新城公园、河滨、主次干道旁、街头巷尾栽植多品种的竹子,打造特色竹园。玉合公园、雨台山公园等八个城市公园,缙云广场前水系、龙凤溪、马鞍溪、梅花水库等水源地区,也成为栽植竹子的重点区域,形成“竹海人家”的景致。

    北碚新城还将根据城市不同的地理条件、周边环境,栽植不同类型的竹子,形成不同的景观。

    八个城市公园、公共绿地以及主次干道上,以面植、线植或带状列植的方式种植大面积竹林,使公共开放空间中的景致和谐统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绿地景观的中心点将种植佛肚竹、金丝竹等茎干优美的竹子,以形成室外空间的视觉焦点;用不同竹子编成的各种高度不等的绿篱,将把城市绿地分隔成各种观赏区域或功能区域,使周围环境更为协调;用观音竹等较低矮的竹类,在屋基、墙角种植,以其独特的形态与质地柔化建筑物的生硬线条,使空间显得和谐而有生气;选择岗姬竹等地被竹类做成“草地”,随着地形起伏而形成层次美感。

    在确定打造“中国竹海生态城”的目标后,北碚区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区竹类资源作深入调查,制定出在新城栽种竹子的具体方案。

    2006年5月,新城竹类绿化试点工程正式启动。在渝武高速公路北碚出口至状元府第两侧全长约1公里的路段,成为第一个试点地带,仅一个月时间,就栽植楠竹、斑竹、佛肚竹、凤尾竹等不同品种的竹子3000多株,总绿化面积达6000平方米。整个景观带层次分明,形象美观。在雪松、红枫等观赏绿化植物烘托下,衬托出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竹子,让人体验到竹海的独特风韵。

    栽后不久,一场百年一遇的连晴干旱,成为新栽竹子的“生死劫”,但经过三个月的耐旱试验,这片竹林80%以上都成活下来。技术人员通过对各竹种栽后生长的观察,从品种选择、种源组织、土壤条件、竹种质量、栽植技术、管护难易等各个环节中初步摸索了宝贵经验。

    现在,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人、独具特色的竹海生态城已定格在北碚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