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27日消息:又到了“五一”黄金周旅游旺季,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依旧“涨”声一片,令许多计划在长假出行的游客又要多掏腰包、好生不快。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许多旅游景点还是“门票经济”,门票收入成为景区直接依赖的经济收入,部分景区收入甚至被用于补充地方财政收入,门票不断上涨凸现了我国景区面临的财政困境,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个表现。
资料图片
旺季来临景点门票涨势如潮 沪上大大小小的旅行社,近来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景点门票调价的通知。记者来到一家旅行社采访,工作人员从电脑里调出了一长串的名单:
庐山门票从4月1日起从135元涨到180元;崂山门票从50元涨到70元;曲阜孔庙门票从原来的50元调整为90元,孔府门票由30元调整为60元,孔林门票由20元调整为40元;黄山牯牛降景点门票从55元上升到了100元;临安青山湖从25元的大门票变成了多个景点“打包”的52元联票;浙江新昌的高迁古民居门票从25元上升至35元;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两个景点的门票从180元涨到280元;陕西黄帝陵门票由淡季的50元上涨到旺季的90元……。
“作为旅行社,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再相应地提高自己的旅游报价。当然,如果价格涨得太离谱,我们也会放弃这一产品,推荐客人选择其它的旅游线路。”这名工作人员说。前两年,上海就曾出现过因为门票上涨导致旅行社集体封杀景点的事件。例如2005年周庄门票价格上涨40元,沪上上百家旅行社集体封杀周庄旅游;2006年云南大理景点门票捆绑销售,变相提高了门票价格,也遭到了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各地旅行社的封杀。
尽管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景点门票价格上涨并未直接影响到上海旅游市场的红火,但这并不表明消费者的认同。一些消费者认为,国家发改委发出的“限价令”反为景区涨价所利用。如果说,前些年景点涨价还要摆出各种各样的理由“遮羞”,今年许多景点则“理直气壮”地认为符合国家“限价令”。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新版“限价令”,票价50元以下的景区一次提价幅度不得超过原价35%,50元至100元涨幅不得超过30%,100元至200元不得超过25%,200元以上不得超过15%。上海的一位消费者算了一笔账:按照这一“限涨”,现在100元的门票,第7年就可以涨到接近195元;现在200元的门票,第7年后就可以涨到304元,这样的涨幅仍然是相当可观的,且看不出与景区管理成本有任何关联。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庄志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许多旅游景点采取“旺季旺价”这一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因为黄金周期间的景点门票有如春运期间的火车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谁不想在长假期间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想旅游的还是要去旅游,价格杠杆是调节不了客流的。景区门票如果要涨价,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证明景区的保护和管理费用有提高的必要,涨价时机也未必一定要等到旅游旺季。
庄志民认为,旅游旺季的景点门票不仅不应该涨价,反而还应该降价,因为游客众多,使旅游产品的质量下降。至于如何调节旅游旺季的客流,其实再简单不过----以预约方式直接控制门票的销售数量。对于旅行社来说,则应该多开发“温点”和“冷点”的旅游产品,以引导客流,避开旅游“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