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21日消息:多家城市争夺“皇后”
4月9日,2007中国•青海郁金香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全国有不少城市引进郁金香这一资源开发,郑州、杭州、上海、济南等城市都在以郁金香为媒介,争夺旅游和经贸市场。在这场争夺战中,谁又是真正的赢家呢?
郁金香被称为“花中皇后”,引进郁金香并加以精心栽培,绝非仅仅满足于群众的感观,肯定还要借郁金香的“东风”获得经济价值,这应该是全国各地培育名贵花卉郁金香的共识。记者了解到,为了争取更多的游客,各地都有自己的绝招。但西宁独占鳌头,仅仅在数量上就出尽风头,往年都达400万株左右,今年也有140万株,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与其他城市相比,西宁独特的冷凉气候造就了郁金香更多的美丽遐想,进入5月份,无论在公园,还是在市内主干道上,随处可见迷人的郁金香的身影。每年五一节期间,竞相绽放的郁金香以红、黄、白、紫为主色调,有的花冠状似酒杯,有的花形如飞鸟,有的多瓣叠抱,有的单瓣挺立,无论是色彩和花形都处处展现出世界名花的迷人风姿。放眼望去,大片大片色彩绚丽的郁金香结成五彩的花带,一块接着一块,一色连着一色,纵横交错,如织绵般铺在林间、草地、小湖旁。那如酒杯状的郁金香花朵,又大又艳,金黄、粉红、深蓝、银白……以浓郁的异国情调迎接着四方游客。
参加郁金香节的西宁市园林局党委副书记王卫华介绍,今年西宁郁金香展的140万株郁金香,100多个品种,大多是从荷兰新引进,其中不乏郁金香中的极品如中肯、阿特兰特、卡撒南兰卡。而为了掌控郁金香的花开时间和艳丽程度,我市花界科技人员和荷兰专家合作,采用基质调配、试剂浸淋改变、低温冷库处理、分期分批栽植、调节种植深浅等一系列方法,使花期更加延长。
“皇后”花落谁家
但不争的事实是,郁金香的花期多在3月至5月,同一个时间段内,全国游客到底该选择哪座城市作为与“花中皇后”亲密接触的地方?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按照游客习惯,进入5月份,高原旅游趋热,西宁市凉爽的气候无疑让全国、甚至国外游客动心。这一点可以和我省旅游年年升温得到印证,2006年西宁市的游客接待量急剧递增,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3.06万人次,占全省接待量的65%,实现旅游总收入21.74亿元,同比增长21.59%,旅游业已经成为省会西宁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2006年我省和陕西、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也使我省旅游业迈上一个新台阶。2006年全省共引进到位省外资金109.28亿元,同比增长16.8%。
西宁市的郁金香节还有一个更大的魅力,这个魅力就是规模。上海、济南、郑州、杭州的郁金香多开在某一个公园内,在全国各地公园免费大餐无法推行的情况下,围在各公园四周的铁栅栏还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赏名花需要高价钱,这是市场规律,但这一规律可能对游客产生消极影响。一些城市的郁金香展并不是那么风光的另一个原因是,展出的公园一般要以提高票价的方式收回一定的成本,高额的票价“唬”退了众多游客,郁金香花虽然美丽无比,但欣赏者却寥寥。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5月份的西宁市四处都有郁金香摇曳的身姿,除各大公园内,街上有数以万计的美丽花朵供游客免费欣赏。
西宁对“皇后”情有独钟
王卫华认为,与其他城市相比,青海西宁郁金香节占尽优势:自然优势,青海独特的冷凉气候适合郁金香的生长。基础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引种栽培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经验。地理优势,市区内就可以大面积栽种,而在内地一些省份,如四川、浙江等地,只能选择在高山地区栽种。还有就是情感优势,青海是郁金香的故乡,西宁冬天漫长,缺绿少花,五一节时,郁金香大片开放,西宁人对其情有独钟。
王卫华说:“旅游提升、经贸洽淡是一个方面,郁金香节的举办还带动了另一个产业的兴起,即青海花卉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夏都西宁优势凸显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花卉展览,更是一个经贸盛会。”2007中国•青海郁金香节执委会常务副主任、西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淑品告诉记者,“西宁市经过10多年的开发创新,郁金香节已成为大型的花卉文化旅游活动,通过举办郁金香节,以花为媒,加大了青海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展示了青海独特的旅游资源。目前,郁金香已成为西宁重要的城市形象代表、青海扩大开放促进交流的舞台和展示城市形象、人气精神的窗口,也是西宁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西宁的名片。郁金香节已成了青海西宁的一种文化品牌,成了青海人值得自豪和炫耀的旅游精品。”
有分析认为,虽然青海针对旅游“冬眠”现象进行各方调整,冬季旅游迅速攀升,但青海旅游淡旺季在五一的“分水岭”还是比较明显,为给外来游客一个更大的惊喜,自2002年开始,我省、我市将郁金香这一优势资源与“五一”黄金周有机结合,打造出了“中国•青海郁金香节”,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郁金香节开始了解夏都西宁,走进夏都西宁,一睹高原郁金香的风采,感受夏都西宁的魅力。在全国而言,以“节”为名打造郁金香旅游品牌青海是首家,并且按照郁金香所需的生长条件看,外省区短期内不会有上规模的“郁金香节“出现,从这方面讲,青海、西宁的优势明显大于其他省区。
青海举办”郁金香节“的目的显然非常明确:依托当地资源,增强青海旅游文化的魅力,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这一新的旅游资源显然起到了应有的作用,2004年西宁市在“花节”上签约项目达132个,签约金额46.6亿元。2005年“花节”经贸洽淡期间,仅大通回族自治县就签约了2.81亿元资金。2006年,西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8万人次,同比增长20.82%。综合收入21.74亿元,同比增长21.59%。
杜淑品说,西宁是历史上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镇,史称“青藏之门”、“唐蕃古道枢纽”,青藏铁路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沿线成为重点旅游区域,西宁作为青藏公路和铁路的双起点城市,其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功能将更加突出。
杜淑品认为,郁金香节打开了一扇“窗户”,通过这个窗户,一个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厚重的青海,为世人所了解。郁金香节,架起了一座“金桥”,迎来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在这舒适宜人的中国“夏都”,人们饱览高原神奇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感受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郁金香节,搭建了一个经贸合作平台,中外客商带来了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青海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郁金香节,提高了城市品位,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如今,中国•青海郁金香节像“青洽会”、“环湖赛”等节会一样,已成为宣传西宁、宣传青海的主要窗口。每一届郁金香节都高唱“高原之花、中国夏都”的主题,节庆的规模越来越大,活动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新,青海在省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不仅如此,杜淑品说,一年一度的郁金香节同时也带动了城市软硬环境的改善,加快了“城市四创”建设的步伐,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如今的西宁逐渐凸现出了现代化高原古城的特色,可以说城市基础服务功能完全可与内地大都市相媲美。
郁金香节使古城西宁人气飙升。在每届的花节上,中外客商不光看到了青海丰富的中藏药、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非金属、水电等资源,了解了农业、城市基础设施、旅游、房地产等领域的开发项目,还看到了青海各族人民“以花为媒、扩大交流、经贸合作、共同发展“的诚意!郁金香节,抛出了经贸洽淡的“绣球”,搭起了实现双赢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