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桐柏蕙兰博会 疯狂的兰花128万元天价成交

2007年04月17日 08:57东方今报路治欧 吴兴明

    中国园林网4月17日消息:在4月5日结束的南阳桐柏蕙兰博览交易会上,一盆发生变异、名为“淮源绿梅”的兰花,以128万元的天价成交,为兰花市场又打了一针强心剂。

    近两年,一股“炒兰热”波及全国,兰花市价一路飙升,挖到一株不算名贵的野生兰花就能盖两层小楼,这“无本万利”的好事刺激着农民上山疯狂采挖野生兰花。

    信阳大别山区蕙兰资源也非常丰富,目前,“挖兰花”在当地已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采花大军”活跃在大别山区。他们往往采用“地毯式”挖掘方式,野生兰花厄运难逃。从4月6日始,记者两天驱车600余公里,目睹当地农民“采挖兰花”、“买卖兰花”,见证这背后的暴富心态和利益链条。《非常档案》今明两天特推出“疯狂的兰花”,敬请关注。

    【兰花裹在怀里匆匆下山】 

    “衣服扯烂、头磕破了的人多着呢,好花就是宝贝,谁也不敢让碰着呀!”

    信阳大别山区群山起伏,山上土质肥沃,蕙兰资源非常丰富。蕙兰名品较少,大多数单株价位在千元以下,单株价位十余万元也不鲜见,但单株价位上百万元的极少见。

    从4月6日始,记者两天驱车600余公里,在信阳潢川、罗山、商城、新县山区,一路上不时看到面带喜色、手捧兰花匆匆下山的农民。

    “老乡,看脸色又像要发财了,今天挖了棵什么样的花呀?”面对记者的发问,这些下山的农民大多都笑而不答,把刚挖的兰花裹在怀里。

    奇怪的是,这些挖兰花的农民一般都只带着一株兰花下山,很少有背着编织袋的。

    问起其中的原因,一位中年人说,挖到一棵好花后,他们一般都不敢在山上久留,把花放在怀里裹好后,便急着下山找买家上门“估价”。山中荆棘丛生,万一把花蕾碰掉一朵,好花也卖不上好价钱了。

    “年年采,采花的人太多了,近山挖不到名贵品种,得到离村15公里的深山去挖。”这位中年人笑着说,“挖到花后下山特别难,衣服扯烂、头磕破了的人多着呢,好花就是宝贝,谁也不敢让碰着呀!” 

    【采花人带记者上山】 

    “近山早就没有好花了,陪你试试运气吧。”

    鄂豫两省交界的新县卡房乡,蕙兰资源非常丰富。

    4月7日下午2时许,经软磨硬泡,记者跟随该乡胡湾村村民李东(化名)、李南(化名)兄弟俩进山,目睹了他们的“采花过程”。

    “近山早就没有好花了,陪你试试运气吧。”经过一番简单的准备后,记者跟随李东和李南向深山出发了。与背着摄像包的记者相比,李东和李南轻松多了,他们两手空空,叼着烟卷,一副很悠闲的样子。

    “不带锄头吗?到时用什么挖呀?”记者不解地问。“到时你就知道了。”兄弟俩头也不回地说。

    “你从这个山坡上去找,我上那个山坡,然后到山顶上会合。”到了山脚下,李东指着远处的一道山坡对弟弟李南说。

    记者跟在李东身后,山路很陡,树林很密,荆棘丛生。李东走在前面,步子很快。记者拼命才跟得上。 

    【三个小时收获一株兰花】 

    “这是跑得最近的,有时我们一天要跑四五十公里,中午在山上啃方便面,渴了在山沟里找水喝。”

    这时,李东的手机响了,是李南从另一个山坡上打来的。李东说,李南在另一个山坡的半山腰上发现了一株兰花,看着不错,让他赶紧过去看看。“你跟紧我,尽量跑快点。”说完,李东兔子似的蹿出老远。

    跑了近40分钟,记者终于看见李东和李南正蹲在一株兰花前抽烟。记者凑了上去,发现这株兰花与一路所见的兰花并无多大的差别,花箭很细,叶也细,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就这花呀,还不如刚才我发现的那棵漂亮呢。”记者有些不屑。“你不懂,有了这株花,我们今天就算没白跑。”李东说完,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一个长约4寸、粗约半寸的铁家伙。

    “山上荆棘丛生,扛着锄头不方便,所以我特意找铁匠打了这个铁家伙,衣服口袋里就能放下,轻便好使。”眨眼的工夫,李东便把兰花从地里挖了出来。他脱下上衣平铺在地,把根部带了一团土的兰花放了进去,再把两个袖管交叉轻轻一系,递给李南说:收工。

    回到家,记者看了看表,从上山到回家,共用了近3个小时。

    李东说:“这是跑得最近的,有时我们一天要跑四五十公里,中午在山上啃方便面,渴了在山沟里找水喝。”

    【小心翼翼防盗】 

    “晚上睡觉时也守着兰花。”

    把那株兰花捧回家后,李南连水也顾不上喝便找了一个花盆栽了进去,然后把花盆放在了床头柜上。李南房前的院子里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小花池,花池里栽种了不少兰花和盆景,为什么不把那株兰花栽在花池里?他向记者道出了原因。

    不久前,李南的一个亲戚在山上挖了一株兰花,当天,“二道贩子”出价3000元,他的亲戚觉得价钱低,栽在了自家院子里。此后几天,每天都有不少“二道贩子”上门打听,价钱也一天比一天高,最后出到了5000元。

    李南的这个亲戚觉得价钱可能还会涨,正犹豫出不出手时,有一天早上起床一看,花池里空空如也,兰花没有了。

    李南说:“从那之后,村民挖到稍好一点的花都不敢栽在院子里,晚上睡觉时都放在床头前。”

    天渐渐黑了下来,在家痛痛快快喝了几碗水后,李南打了一个电话,对方说“晚上赶不过来”,答应第二天一早过来看花。

    李南把接电话的这个人称为“二道贩子”,他也是本地人,对兰花知识略懂一二,平常靠帮外地老板收兰花赚一些价差。他请“二道贩子”来看的兰花,并不是刚挖下山来的这株,而是他清明节祭祖那天“顺手”带回的一株。

    “当时村里人都说我今年运气好,老祖先在背后帮忙。”李南说,他自己也觉得运气不错,因为上山不到半小时就发现了那株兰花,这种事太少了。

    【讨价还价验证兰花身价】 

    “咱俩共事又不是一天两天了,都爽快点,给你个整数,1000元!”

    4月8日一大早,记者还在睡梦中,李南所说的“二道贩子”骑着摩托车来了,这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汉子。

    “二道贩子”围着这盆兰花转了好几圈,盯着兰花足足有5分钟,最后发话:“咱俩共事又不是一天两天了,都爽快点,给你个整数,1000元!”

    李南没有跟“二道贩子”讨价还价,他把兰花又搬进了屋里:“我再打听打听,看他们能出个什么价。”

    至于昨天他们兄弟俩挖的那株兰花,“二道贩子”兴趣不大,出价80元,也没成交。

    李南最后向记者道出了实情,这样的“二道贩子”很多,请他来主要是想让他出个价,心里好有底。

    “你挖了这么多年的兰花,哪些品种好你不懂吗?”挖了近10年的兰花,居然不知哪些品种真正值钱,记者有些不解。李南说:“兰花的学问很深,不是一般的深,我只知道个大概,不算是真正的内行。” 

    【兰花背后的疯狂诱惑】 

    “一株好兰花顶你辛苦打工多少年?可以这么说,一株兰花有时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李南的这株兰花没有出手,事后证明他还是有一定的眼光的。8日晚,那个“二道贩子”又给他打来电话,出价1500元,他说再考虑考虑,“我理想的价位是3000元”。

    去年,李东单株千元以上的兰花只卖了四五株,最高的一株兰花卖了9000多元,并且,他卖花时留了个心眼,好花都掰下了“种苗”,现在自家院里还育了几棵“非常值钱的花苗”。

    李东并不忌讳别人说他“发兰花财”。他说,前几年他得了甲肝,不能干体力活,家中一贫如洗,欠外债两万多元,现在外债还清了,还小有积蓄。

    “我这不算什么,去年,有位村民挖的一株兰花卖了9万多元,家里盖了两层楼,让很多人眼红。”李东说,“村民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一株好兰花顶你辛苦打工多少年?还不用花本钱。如今,正是兰花绽放的季节,村民几乎全部出动。可以这么说,一株兰花有时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我们乡今年挖的兰花最高卖了4.6万元,万元以下的很多。”李东说,挖到好花时并不急着出手,总是想方设法掰下“种苗”。去年,他特意给自家的小院盖了院墙和门楼,小院全部栽上了兰花,其中不乏当年卖花时留下来的优良品种。

    记者问:“你这里的兰花总共值多少钱?”李东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