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966万亩森林 获得国家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2007年04月11日 12:05阿勒泰新闻网
    中国园林网4月11日消息:自2001年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以来,阿勒泰地区有966.83万亩森林获得国家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眼下,正是森林养护的良好季节,记者在福海县林场看到,有很多农牧民成了拿工资的护林员,护林员现在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到他承包的公益林进行巡护。

    福海县平原林场护林员侯庚元:“分类经营项目实施以来,我们护林员与场里签订了责任状。由于政策到位,只要我们完成任务就能拿到100%的工资,场里面也给我们交了五金和一些补贴,我们一个月能拿到千把块钱。这样也没什么负担,就尽量把林子管好吧。”

    过去,由于护林员人数少,工资又没有保障,牛、羊等牲畜在公益林里吃草、毁坏树木是普遍现象。如今国家对重点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都设立了专项资金,像他这样签订了公益林管护合同的护林员在福海县就有60多人。

    福海县平原林场场长李晓云:“项目实施以来我们也加大了封育造林的力度,封育河谷林两万多亩,人工造林达到了3000多亩,在一定程度上为河谷林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确保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运行安全,阿勒泰地区制定了操作细则。林场、林业工作站根据管护面积、巡山记录、管护效果、上岗天数等,提出补偿基金报账申请表,到县(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在管护期内,只发放劳务费的80%,其余的20%由主管部门年底验收合格后付清。

    【相关链接】福海县严把苗木质量关

    植树造林,种苗先行。福海县在今年的植树造林工作中,严把苗木质量关。

    在福海县平原林场的苗圃地里记者看到,人们正忙着挖树苗、挑树苗……福海县平园林场是阿勒泰地区四个平原林场中是苗圃面积较大,苗木品种较多的林场。

    福海县平园林场近年来积极引进培育适合西北地区发展的各类造林绿化苗木,特别是培育了银白杨、白榆、俄罗斯杨、杂交杨、沙枣等耐旱、耐寒的乡土树种,对调入、调出的苗木要求必须具有“一签四证”即标签、林木种苗生产许可证、林木种苗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苗木质量检疫证书。从外地调入苗木,在使用前必须报请森防站进行复检,并对苗木的苗高、地径按种类分别制定了不同的验收标准,严把苗木质量关。截止目前,全县已出售、预定各类苗木近20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