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7日消息:“和谐”成为这次两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代表、委员在发言、讲话、接受采访的时候,都会经常使用“和谐”来表达他们的心境。事实上,在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之下,确实可以体会到“和谐”二字已经不仅仅是经常挂在嘴边,而是实实在在地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新境界了。
90岁高龄的“梅花院士”陈俊愉老先生透露说,提交给两会的“建议梅花和牡丹花为我国双国花”的建议已经得到70位院士签名支持,梅花牡丹的双国花方案国花有望在今年两会时敲定。一时间,“国花”也成为会上会下人们热论的话题。
以前,人们为哪种花最有资格当选为国花争得不可开交。中国地域辽阔,花卉种类众多,因此,如何选出一种代表性的花卉,就成为了一大难题,因此虽然年年讨论“国花”,但国花还是千呼万唤难出来。但记者了解,许多人对现在“梅花牡丹双国花”的方案却赞赏有加,认为梅花和牡丹两种气质完全不同的花卉共同当选,能够很好地把争论化解为“和谐”的共同繁荣,同时解决那种本来就很难争出明确答案的口水官司。
有趣的是,虽然梅花和牡丹“双国花”的方案还没有最后确定,但来自梅花和牡丹代表地区的人们已经和谐地携起手来,共同为两种美丽的花朵造势。陈院士表示已经有8个以梅花为市花的市、3个以梅花为县花的县,签名共同支持梅花为国花。而更令人惊喜的是,曾经为牡丹之乡争得不可开交的洛阳和菏泽,也破天荒地进行合作,共同支持牡丹早日成为国花。为了使牡丹更加深入人心,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四川彭州、江苏常熟4个以牡丹闻名的地方成立了“牡丹联盟”,宣布将在牡丹争评国花、服务北京奥运、统一牡丹形象宣传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合作。实事求是地说,当初“牡丹之乡”的争论其实没有赢家,双方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来吵去的结果是没有能够形成一种推广牡丹的合力,反而削弱了牡丹在竞争国花和市场推广方面的竞争力。因此,曾经为了一个虚名争吵不休的几大牡丹产区,在和谐的主题下能够从对立走到合作,从有你没我的对立到力争实现合作共赢,的确体现了“和谐”的境界。也十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实,在和谐的主题下,“双国花”的提案只是反映了人们思维境界的转变,在今年的两会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也许在不久,我们真的可以看见梅花和牡丹并列“国花”的盛景,那是人们都愿意看到的那种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