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义务植树,这些树哪去了?(图)

2007年03月12日 10:44扬州时报

    中国园林网3月12日消息:今天是植树节。“植树节有两难,人难,难在没地方种树;树也难,成活难!”一位市民观察员的话,让人感受到截然不同的两种场面:一面是3.12植树节轰轰烈烈地义务植树;另一面是植树节过后小树苗风雨飘摇,没人浇水没人管,“自生自灭”。

    昨日,记者分头采访,一方面体验了横亘在市民面前的个人义务植树种种难题;一方面植树“故地”重游,“探望”那些成片的、早已枯死一年的小树苗。有市民甚至心疼地问:年年植树节,难道反成了摧残小树苗的“杀树节”吗?

    1.[找地难] 
    老年护绿队找不着地方种树


    曲江街道施井社区老年护绿队到今年3月9日成立4周年了,现有成员60多人。护绿队的成员每周二都会骑着车在市区内搞“绿色”活动、做环保宣传。

    今年植树节,护绿队的老同志们早就准备种树庆贺4周年庆,可尴尬的是,他们种树的意愿却一直未能成行。为什么?去风景区,有规划,不让随便植树;在小区里,没有这样的场地。找不着地方种树,这让护绿队的负责人之一、60多岁的王华铎心急如焚,只好一次次地去请社区主任帮忙想办法。

    施井社区居委会主任袁旭红打电话向园林部门咨询,园林部门向他们推荐了市区内几个公园,并表示如果公园有需要的话,他们就可以去公园搞植树活动了。袁主任立即通过114查了号码,可是一通电话下来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不是没有找到人就是要等等再说。

    可是护绿队还要考虑要不要购买树苗、携带工具等问题,这地方都还没着落怎么准备下面的活动呢?袁主任说,参加植树活动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不仅护绿队要去植树,社区工作人员也要参加。后来,袁主任请记者帮忙,呼吁解决一下植树难这个问题,或者帮忙打听打听有没有单位组织这样的活动能把他们也带上。

    义务植树要服从绿化规划

    “前年在润扬森林公园植树,去年还想尽义务,不让了。今年又没能及时和社区联系,找不到可以植树的地方了,怎么办?”一位老人询问记者,作为个人可以到哪里植树?

    对此,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吴建华告诉记者,在市区的义务植树点植树都是需要规划的,市民如果想要植树要提前和单位联系,小区的居民可以和物管公司、社区、街道联系,然后再由基层单位统一将名单汇总到市绿化委员会,然后市绿化委员会组织人员,选择地点。

    据吴主任介绍,一般场地会选择在距离市区较近的乡村地点,除了要求空阔的土地,还要考虑到当地的绿化覆盖率和土壤等诸多原因。

    也有市民表示,在去年植树的地点我还看见空阔的地方,我能不能植树呢?对此,吴主任表示,像以往很多义务植树点,诸如曲江公园、润扬森林公园等地点,今年市民就不能再前往植树,因为在这些地点植树,不仅在市区的绿化规划上不允许,同时也是一种绿化浪费。

    2.[成活难] 
    回访去年植树地:76棵小树苗一棵没活


    前年和去年,本报两位记者分别参加了两个单位组织的植树活动,分别在润扬森林公园和曲江公园。昨日本报一路记者回访曲江公园,看看那片去年植树节种下的小树林。

    按照节令,小树苗都本该返青了,可是这片小树林所有的76棵小树苗,记者一棵一棵看下来,没有一棵成活的。最边上的一棵,更被人拦腰折断。大多数树苗,树枝干枯,小拇指粗的树枝,树皮早已被风吹裂,稍一用力,就被轻易折断。树根处,手指甲一抠,干枯的树皮就被撕了下来。

    而就在这片小树林旁边,一块为植这片小树林而立的石碑,看不出一点岁月的痕迹。旁边放风筝的老人朱峰说:“可能去年植树的时候,这些树苗就开始死了。”

    义务植树不能“形式主义”

    “种树种不活,搞植树不能‘形式主义’啊。”施井老年护绿队一位老人说。

    昨天,护绿队的老人们在方巷镇参加了植树活动,种了70棵银杏树。护绿队的老队长朱庭国告诉记者,前年,他们到润扬森林公园种了200多棵树。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多次到润扬森林公园对树苗进行护理查看,盛夏的时候怕树苗被晒伤,他们还专门去为树苗浇水。在老年护绿队的呵护下,去年植树节当天他们还特地去看了一下,大部分树木都还“健康成长”。 

    “植树活动不仅需要大家参与,有热心,更要有责任感。”而很多个人打着义务植树的名义,不按绿化办的指导去做,树埋在土里就不管了,事后又不去看护,不死才怪。护绿队的王华铎说,不少人参加植树活动仅仅是流于形式。

    绿化办:会把看管问题做好

    一位市民观察员评价每年的植树现象:“年年植树节,只见植树不见树。”他说,有人植没人管的现象是最常见的。前些年,还有个别单位把植树活动当“政绩”,只为把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还有人醉心于活动,却忽视了对树苗最基本的爱护。

    树苗植好了有谁来照顾呢?对此,是绿化办主任吴建华告诉记者,只要是绿化办组织的植树活动,他们除了提供树苗、工具,义务植树外,都还要安排专人对树木进行后期护理。每年绿化办搞的植树活动,树苗成活率能达到85%以上。

    那么在植树的人员中,有多少人在植完树后又来护理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他们表示,自己平常都忙着工作,很少有休息的时间,所以一般自己只种植树木,而种的树苗能不能成活就不清楚了。而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有市民表示,既然有人组织种树,应该有专门的人负责的吧?对此,吴主任表示,每年义务种植的树木,除了当地的相关绿化部门管理外,他们还会定期前去查看。

    3.[调查:植树是义务] 
    植树是义务?市民多不知情


    卜桥社区的赵秀萍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以往都没有参与植树,今年通过社区组织参加了植树运动,但子女们纷纷阻止,“又不是什么义务,有必要那么卖力吗?身体也吃不消啊!”

    对此说法,施井社区护绿队朱庭国老人告诉记者,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植树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其实每个公民都有每年植树3至5棵的义务。记者现场对很多市民采访了解到,他们对植树是一项义务表示根本不知情,很多市民表示自己植树只是对树木的爱好,而绝大多数市民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植过树。极少数有知道植树是义务的市民,对到底要种几棵树也表示说不清。

    当记者和市民谈起植树是一种义务的时候,很多市民表示,自己并不知道,但是要知道这是应尽义务的话,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会履行这一义务的,“但问题是对这方面的宣传太少了”。

    不植树要受教育?市民更哑然失笑

    市绿化委员会吴建华主任告诉记者,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以及《江苏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都规定了18岁以上公民必须履行植树义务,每年需栽树3—5棵或者相应劳动量的其他绿化任务。而《江苏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还规定,因为特殊情况不能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单位和个体工商经营者、劳动者应该经绿化委员会批准,并缴纳绿化费。

    对此,记者询问关于条例的执行力度,市绿化办吴主任表示,在单位的个人不履行义务,将要由单位进行教育,在社区的居民不履行义务,将由社区进行教育,但是记者在实际了解中发现,条例执行的力度还不够,很多行文形同虚设,市民对条例根本不知情。

    部分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不履行植树义务要受教育”的说法表示不可思议。“长这么大了还是第一次听说”,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困惑地说;而一位带着孩子的年轻父亲更是不相信,扔下一句“别搞笑了”,头也不回地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