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退耕还林六年林业三大效益显现

2007年02月09日 16:12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2月9日消息:从2月5日召开的辽宁省退耕还林工作会议上获得消息,辽宁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6年来,共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1295万亩。目前,工程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正日益显现。 

    据退耕还林效益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地处辽西北荒漠化地区的彰武县,年风沙日数由2001年的46天减少到2005年的18天。沈阳市2002年~2005年的风沙日数分别为22天、12天、19天和5天。风沙危害状况明显减轻,输沙量和土壤风蚀量逐年下降。退耕还林地内的土壤流失减少率平均达86%,退耕还林地周边的风速相应降低、地表粗糙度增加,土壤流失减少率达34%。辽东山地退耕还林3年后,减少泥沙流失量达每平方米270克以上。辽西山地土壤流失量由退耕前的每平方米80克下降到50克,土壤流失减少率达37.5%,土地治理度达到68.6%。  

    退耕还林是辽宁省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工程实施6年来,国家共投入补助资金28.39亿元,220万农民直接受益,占全省农业人口的13%,人均获得政策补助1300多元。据抽样调查,在工程区农户人均收入中,退耕还林工程的直接贡献率达11.7%,部分重点地区超过30%。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也改变了农户广种薄收的传统农耕习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农民逐步转向养殖、加工、劳务输出等行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张鸿文说,作为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省份,辽宁走在了全国前列。  

    辽宁省林业厅厅长王文权说,6年来,辽宁省退耕还林经历了试点、大规模推广和结构性、适应性调整阶段,目前已经进入稳步推进、巩固成果的阶段。工程区由试点阶段的3市4县,发展到如今的14市65个县,覆盖833个乡镇、7430个自然村。他强调,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能否跟上,不仅关系到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农民的长远生计和工程区的社会稳定。因此,要深入研究相关扶持政策,为退耕户发展后续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化和利用生态建设成果,加快培育和开发稳定增收的后续产业,确保实现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实现林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