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一平谈可持续经营 竹产业和谐发展技术保障

2007年01月05日 10:06中国绿色时报李瑞林
    中国园林网1月5日消息:“竹林经营既要注重当前的产值效益,又要兼顾竹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长期立地生产力的维护,只有这样的竹林才是科学经营的、健康的和可持续的。”国际竹藤组织环境可持续项目主任楼一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竹林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森林类型之一

    中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立地生产力的退化,主要是由于过度采伐利用和缺少可持续经营技术造成的。在这些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由于竹子生长周期短、用途广等优点,以竹子为主要树种的天然竹林生态系统,由于过度采伐导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问题尤为严重。楼一平认为,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起源的竹林受到强度经营和严重干扰后的短期和长期生物多样性和立地生产力的变化,应当引起广泛的关注。维护竹林生物多样性和土地长期生产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迫切需要面对的课题。

    楼一平说,中国约有竹林720万公顷,约占中国森林总面积的4.5%,占中国热带和亚热带森林总面积的10%。在中国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竹林在面积上是仅次于马尾松林的第二大森林生态系统。天然竹林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丰富的动物、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多种共建种组成,如青冈林、拷类林、石栎林、润楠林、厚壳桂林、木荷林、枫香林,也包括37个属和370多种竹子,比如孝顺竹、桂竹、麻竹以及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毛竹等。

    “竹林是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森林类型之一。”楼一平说,天然竹林生态系统也具有丰富的动物资源,许多常见和或濒危的动物都生活在亚热带森林,其中一部分还以竹笋和竹叶为食物,比如短尾猴、岩松鼠、黄麂、毛冠鹿、秦岭羚牛、中华竹鼠、穿山甲、野猪以及著名的小熊猫和大熊猫。研究表明,天然混交竹林中,植物、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要远远高于毛竹纯林。

    国家森林资源清查(1998)的结果表明,在调查的5年间全国竹林的平均密度从每公顷1434株下降到1339株,竹子的质量(粗度)也同时出现了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很多竹林被改造成了纯竹林经营,其生物多样性极度降低,竹纯林林地的土壤自肥能力非常低,在没有施肥等措施的情况下,立地质量和竹林产量呈下降趋势。

    单纯追求丰产高产的短期经济利益驱动,造成竹林生物多样性丧失

    “天然竹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损失,主要是由于竹资源生长快、用途广等特点,使竹子资源得到了高度工业化利用,竹林经营过分重视短期的经济和生产效益。”楼一平认为,正是由于这种追求短期生产效益的利益驱动,中国目前仅存的约300万公顷的天然混交竹林,也面临着被逐步改造为单一竹种纯林经营的威胁。

    “盲目追求短期高产和经济效益的产出,其代价就是失去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长期立地生产力。”楼一平说,国际竹藤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在浙江和福建等省的研究表明,单一竹种的纯林经营导致竹林生产力呈明显下降,在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效益方面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研究显示,一个从混交林改为纯林经营的林分,10年以后竹林生产量比最大的时候下降25%左右。同时,生物多样性也明显下降,林下植被种类从58种下降为31种。其中,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数量也分别下降45%和90%。单一竹种纯林中的固氮菌比混交林少10%。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增大。

    “20年以前,中国一直只有少数濒危竹种,但近年来专家研究表明,仅云南省濒危竹种就达到了30多种,目前中国的濒危竹种可能已接近50个。”楼一平认为,天然竹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对中国竹林生态系统长期生产力的维护造成严重威胁。不仅是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严峻挑战,同时也对400多万竹农的长期经济收益和生计构成潜在威胁。

    大力研发竹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实现生态和产业和谐发展

    “目前在全国推广的竹林丰产技术措施,是在90年代以前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研究制定的。比如,国家行业标准《毛竹林丰产技术》规定了毛竹材用、笋用和笋材两用丰产林的产量、结构、技术经济指标、培育措施、验收、建档和调查方法。这些技术基本没有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长期立地生产力的维护,所以缺少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维护竹林生物多样性和土地长期生产力,要注重研究和推广竹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制定和实施相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和经济激励机制,通过试验试点,为竹林生物多样性恢复和重建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

    楼一平说,在中国广大竹产区,竹林经营的政策、技术和活动,大多单纯追求短期效益和产出,经营措施多是清除混交竹林内的乔木、灌木和杂草,以实现竹子单一种群的高效经营。这种经营方式对竹林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但其危害的严重性并不为政府主管部门和群众所认知。

    鉴于我国目前仍缺少竹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体系,如何和谐实现竹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保护竹林的生物多样性和长期生产力?楼一平认为,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竹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标准的制定和示范推广工作。竹业界应该更多借鉴其他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和技术,研究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竹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来代替目前以单一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竹林丰产技术。

    楼一平建议,应该开展一系列实地研究和示范项目,制定系统的竹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同时,通过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和当地村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培养他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可持续经营项目,必须与当地政府与经营者和生产者合作,采纳、整合和实施与土地利用协调一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长期生产力维护政策,并且通过这些成功的地方性政策促动地区水平和国家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

    通过示范项目,实地示范在天然混交竹林经营中防止造成单一竹纯林经营带来的生物多样性退化、环境恶化和生产力不稳定性的经营技术、政策和经济激励机制。恢复单一竹种纯林经营导致的生物多样性退化,恢复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经营技术、政策和经济激励机制。通过示范项目的产出,制定将长期和短期经济利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的政策和策略。这一政策包括长期和短期的经济利益,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激励机制,如有偿环境服务。建立全国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网络,通过合作网络,将示范的知识、技术和激励机制结合到现有的森林生态经营体系中。

    此外,通过实地示范项目、培训和伙伴关系,在长远的角度上,向政府官员和农民示范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提供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竹林长期生产力威胁的认识将激励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通过可持续的方式来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公众认识的提高和政府政策的制定,将保证这些新的政策在示范项目结束后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继续实施。竹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应该是当前中国竹林经营技术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