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庙效果图。)
中国园林网12月5日消息:橘子洲景区将提质改造成生态、文化景区,曾被毁掉的古建筑江神庙怎么处理?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橘子洲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龚罗生透露,江神庙与拱极楼将作为橘子洲历史遗迹,按明清时期风貌予以恢复重建,建设方案昨日全面完成,计划明年初动工修建,明年8月前全面完工。
橘子洲最早的古建筑
据长沙著名历史学家陈先枢介绍,江神庙原名叫水陆寺,位于橘子洲尾,为我国古代六朝济应禅师所建,毁于清末,是整个橘子洲最早的古建筑。
陈先枢考证,清雍正八年(1730年),世宗下诏湖南“以江神司江渎,利赖舟楫”。湖南布政使赵城将水陆寺改为江神庙。乾隆、嘉庆、道光几朝又屡有修葺。从清朝至民国初年,湘江两岸居民、过往船民、渔民以及橘子洲上的居民,每年到江神庙烧香祈求幸福、平安。江神庙庙前建有大戏楼,常有名流到江神庙听戏,戏剧文化占据了橘子洲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上世纪初,江神庙被毁,民国时又重建,庙舍一直保留到上世纪90年代。现在,橘子洲年岁较大的市民,都能回忆起江神庙的概貌。
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何佳认为,江神庙被毁两次,太平天国攻打长沙时被毁过一次,第二次被毁可能在抗战时期的“文夕大火”,因为当时大火整整燃烧5天之久,长沙全城街道、建筑90%被毁。
“江神庙历史可从雍正时期再向前推1000年。”陈先枢与何佳所见略同的是,江神庙最初建造的时间应该在南北朝时期,挖出的江神庙碑文上的时间只能标志雍正时期江神庙大修过。
计划原址恢复江神庙
橘子洲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赵建军介绍,按照橘子洲总体规划,将在橘子洲尾原址恢复江神庙。
江神庙的建筑群体采用半对称式布局,庙前布置商业街,庙后盘踞拱极楼,以体现民俗文化为主,将商业、游憩、文化活动整合,空间运动序列采用明清建筑“起-承-转-合”的手法,由北搭桥码头、标志性入口照壁(起),经过庙前街两厢建筑(承),通过四个庭院(转),汇集人群在江神庙(合),庙前将恢复原有的戏楼,可适度引入地方戏剧,湘剧、花鼓戏、庙会等民俗活动,展示如湘绣、菊花石等湖湘特色民俗商品。
江神庙建筑长89.8米,宽47.8米。山门与江神庙相对,其左右均为小卖铺,为游客提供便利。戏台结合山门建造,以沿袭古人常来庙里“倚剑听戏”的传统。庙前建筑为商业部分,左右两边是仿古二层商铺,建筑围合形成景观性商业街与商业广场。
三块石碑就地保护
橘子洲现存文物古迹究竟哪件最老?经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两次鉴定,今年上半年在橘子洲大桥北引桥北侧建设工地上发现的三块石碑最老。
三块石碑基本没有被毁坏的痕迹。考古专家从石碑上依稀可见的字迹辨认,大的一块记载乾隆大学士刘文清重修了江神庙的事迹,中等大的一块则着重记载江神庙的结构。三块江神庙石碑被发现,引起了考古学家浓厚的兴趣。
文物考古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尊重橘子洲工程建设指挥部意见,将挖掘出来的三块石碑就地保护在江神庙内。
(朱张渡效果图。)
相关新闻:
橘子洲朱张渡景点本月底动工
朱张渡古水道东西两侧标志性构筑物早已建成,位于古水道必经之地的橘子洲标志什么时候启动?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橘子洲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龚罗生昨日透露,位于橘子洲中的朱张渡景点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预计本月底可动工建设,明年8月全面建成并正式开放。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9月,理学大师朱熹从福建崇安专程来到潭洲(今长沙)造访张栻,两人在岳麓山和张栻城南寓所进行了两个月的理学讨论。后人为了纪念当年“渡江求学”的美德和两位宋代鸿儒的思辨精神,故将当时涉江而过的渡口称为“朱张渡”。
“规划中朱张渡的修建已经不是恢复性修建,而是把它作为橘子洲一个景点来建设。”橘子洲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郑伟介绍,朱张渡在今天早已失去了它在交通上的功能地位,更多的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湖湘文化思想交流碰撞的符号,它不仅成为两岸来往的节点,也是沿洲观光路径上的节点。同时它还被赋予新的特质——与湘江两岸景观的对话,与原湘江两岸行舟穿越路径的展现。
郑伟说,2007年,再现当年朱熹和张栻从长沙城南渡江到岳麓书院的必经之地——橘子洲古码头将随橘子洲的整体改造而动工修建。橘子洲古码头,在潇湘大道古牌楼与湘江大道古牌楼两地之间的橘子洲东岸,它既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古码头,又是将来乘船到橘子洲游玩的新码头。橘子洲古码头建成后,连接长沙城南与岳麓书院的古渡口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