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南村:花卉种植水平高 花市交易规模大(图)

2007年12月25日 09:34经济日报庄光华 杨清心 周斌

斗南村的花市上,玫瑰花长期都是抢手货,12月7日上午10点50分,这位迟到的购花人(右)对花农说,“你的这些玫瑰我都要了。”  

    乡村素描

    位于昆明市呈贡县的斗南村,是全国闻名的鲜花市场。走进花市交易大厅,仿佛走进花的海洋。花市交易厅占地约2万多平方米,有鲜花批发店上百家,每天云集到此交易的国内外客商及花农有8000人左右。花市周边有鲜花基地400公顷,每天上市鲜花50多个种类、300多个品种。日成交额300万—400万元,每日有近百吨鲜花从这里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周边国家。据称在全国每10枝鲜花中,就有3枝出自斗南。斗南鲜花的成交价格对全国鲜花的批发价格影响甚大。

    12月7日,农历“大雪”。行走在斗南村,一路依然能闻到馥郁的花香。

    44岁的花农郭任在斗南种了20多年的地,但现在他的大部分时间却要在邻县的晋宁和斗南两地跑。“我在晋宁承包了20亩地,建了个花卉种植基地,平均每天都要运一车鲜切花到斗南的批发市场上出售。有时候一天就能收入一两万元!”说起自己经营的花卉生意,郭任很自豪。

    呈贡县斗南村距昆明市18公里,是国际著名的三大鲜切花主产区和批发交易中心之一。斗南的鲜花枝粗花大、色泽艳丽,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目前,斗南全村90%的耕地和95%以上农户都走上了种植和经营花卉的道路。2006年,全村生产和销售鲜切花30亿枝,产值950万元。

    “甩手花农”的生意经

    第一次见面,我们怎么也不敢将眼前这位西装革履的郭任与“花农”联系起来。“早就不下地了,家里常年雇了两个懂技术的花工专门伺候地里的花。我只负责管理和销售。”他微笑着说。

    在斗南3000多花农中,像郭任这样的新花农现已占到了十分之一。

    1992年,郭任第一次开始尝试种花。他在自家的15亩地里辟出3分,种上了玫瑰和箭兰。“第一年就卖了6000多元。”郭任回忆道,“以后每亩年收入两三万元,那时真的太高兴了。”初尝甜果的郭任,在此后几年中,将自家耕地全都种上了花卉。

    2003年,由于昆明新城区建设,修路中郭任家的耕地只剩下5分。他左思右想,“我还是要种花。”于是当年他就拿着5万元补偿款,到邻县晋宁开辟了一块更大的花卉基地。他一口气投资30万元承包了一块20亩的耕地做花卉种植,租期10年。“当时的租金是一亩800元,到现在都没达到这个价。”郭任说。

    从15亩到20亩,意味着成倍的投资和成倍的风险。郭任说当初决定承包20亩地的压力很大,“传统观念上,种粮食没人要可以自己吃,种蔬菜没人要可以喂牲口,但种花没人要就是血本无归了。”事实上,郭任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随着花卉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业化种植技术的提高等多种原因,全国各地花卉价格开始出现起伏。市场低迷时,有时一扎(20枝)玫瑰还卖不到1块钱。“但价钱高时也有一扎70元、80元的。”郭任说,“所以我要签10年的合同,我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的需求会更大。”

    “与郭任一样,全村陆续有三四百人都外出寻地种花。”斗南村社区居委会主任毕陆武说。“现在斗南种花的面积比从前小了,但他们出去种花的面积反而大多了。”

    种花的人多了,竞争也激烈了。为了提高自家花卉品质,县里组织的技术培训班,郭任是每次都去。“我的技术都是在学习班上学的。”郭任说,“比如,以前浇花要人工一勺一勺舀,后来用上了喷滴管,浇花连打药都方便了,不仅省事,花的质量也比从前提高不少。”

    传统的竹架大棚抗灾害能力弱,用满3年就得更换,现在,郭任基地里的花棚逐渐换代用上了结实的钢架大棚。钢架大棚的成本是竹棚的10倍,但投资一次可以保用十几年。“现在全村在外的花卉基地有四分之一以上都用上了钢架棚。”毕陆武说。

    郭任是幸运的,那年花价高,他投资当年就全部回收了成本,还用盈余的5万元买了一部猎豹小卡车,开始“自己种花,自己运花,自己卖花。”下一步他想把小卡车换掉,换一部依维柯。

    花卉交易畅通全球

    杨贵华称得上是斗南村的玫瑰种植专业户,5亩耕地全种上了玫瑰花,年平均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作为土生土长的斗南人,他见证了斗南花业交易的变迁。

    “1991年以前,村里卖花都是靠妇女用小背篓背到昆明市区的大街小巷或菜市场去卖。来回40公里,卖一背篓花要花一整天。”杨贵华说。

    那几年,斗南村中的菜街子逐步演变成花卉一条街。“每天晚上七八点,各方云集而来的花农、花商就会把村道围得水泄不通。”杨贵华指着居委会门口的大马路给我们比划着,“直到第二天的七八点,这条路才能行车。”如今,斗南的这条道是四车道的宽阔水泥路。

    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1995年,斗南村建成了占地6亩的花卉交易市场,花卉交易开始进入规范化管理。1998年,占地74亩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落成,这里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近年每天的交易量在800万枝左右。

    2002年,占地2万平方米的“昆明国际花卉交易拍卖中心”建成。交易中心与荷兰“花卉拍卖交易市场”接轨,引进实施国际上通用的电子显示“降价式拍卖”交易方式。现在交易中心的花卉日拍量达到80万枝,而每笔交易时间只需4—5秒。

    在交易中心的展示厅,我们看到了正在摆放展品的“美鲜花”股份有限公司(美国)亚洲总代理海蒂女士。谈到斗南花卉交易的变化,她深有感触地说:“1995年,我从北京坐4个小时的飞机到昆明,再从昆明租一辆小马车在斗南转了4个多小时。那时整个斗南只有30个农户种花,花卉品种也只有五六种。2002年以后,斗南的发展快了起来,一年一个样。现在已经有66个大类、300多个品种的花了。”

    杨永华2000年来到这里开了个星耀航空物流公司,“那段时间每天从这里运一个大车、20吨花到机场就够了。今年公司每天七八个大车还要跑两转。”他的话里透着高兴,“现在上高速路过收费站走农产品的绿色通道也不要过路费,真是方便。”

    随着花市的兴起,斗南花卉相关物流配套也相继完善。目前,已经有近78家航空、铁路代理公司,5家公路物流企业入驻斗南。每天都有2400多吨花卉从斗南发往世界各地,鲜切花送达北京最快速度只要3小时。“花业配套的仓储、物流、金融等系列服务都已经就位,正日臻完善。”毕陆武说。

    2006年,斗南鲜切花交易量达30亿枝,居全国第一,占到全国市场交易量的三分之一强。斗南作为全国花卉交易中心的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目前,斗南花市日交易鲜切花达500万至900万枝,主导着全国的批发价。

    斗南,因花而兴,因花而富,因花而变。

    2006年,斗南全村5724人,人均纯收入5400元,是云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倍。“今年花卉总产值将有望突破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还会上一个台阶。”毕陆武说。

    从昆明市相关部门获悉,目前,“云花”产业正在加紧升级换代,朝着品牌化、高端化方向前进。今年,“斗南花卉”正式获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云花”产业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