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花梨十年成材”遭质疑

2007年12月18日 10:22商旅报全德权
    “百年花梨十年成材”遭质疑

    “中国花梨王”认为是“拔苗助长” 

    中国园林网12月18日消息:“记者,你可以给我杨波的电话吗?我花了十多万元买了一套黄花梨家具,想让他帮忙甄别真伪。”“能帮忙联系杨波吗?我家有一张花梨木八仙桌……”“据说有人研究出‘百年花梨十年可成材’技术,如果是这样,海南黄花梨是否还有升值空间?”今天,本报《专家警示:别盲目投资“黄花梨”》一文刊发后,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花梨木大王”杨波对百年花梨十年即可成材提出质疑,认为这无疑是“拔苗助长”。

    报道:百年花梨十年可成材

    日前,岛内有媒体报道三亚一科研工作者研究出了“百年花梨十年可成材”技术,称其发明一种催生苗木根部长出万条根的种植技术,这种技术能加快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使苗木快速成材,“原本需上百年才能成材的花梨木,现仅需8年至10年即能成材”。这位科研工作者还称,他7月底种下的一棵花梨木,培育了3个多月,高度已达到1.2米,且根须繁茂,主根粗壮。他的育苗技术已被许多同行知道,最近几个月,有不少人登门拜访取经或寻求合作。目前,他正在从中寻找适当的合作对象,准备提供技术,对方出资金、场地,在海南大规模种植花梨木。

    在眼下花梨木市场普遍看好的情况下,如果能突破花梨木生长缓慢的“瓶颈”,对海南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个福音。然而,这个“瓶颈”真能如此轻松突破吗?

    解释:“海黄”生态特性独有

    “打破独有生态特性的海南黄花梨,将不再是世人眼中的珍稀树种。”今天,记者就此问题电话采访了昨晚已飞回北京的“中国花梨木大王”杨波。杨波告诉记者:海南黄花梨,也即他们行内所称的“海黄”之所以珍贵,很大成分上就在于它独有的生态特性,正是由于其在海南岛这个特殊的经纬度上独有的地脉地貌,才使其在缓慢的生长周期中形成特殊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品格。

    杨波说,“海黄”生长在海南潮湿的气候中,生长期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碗口粗的树干,当它遇到恶劣的生长环境,便会虬结努力,与环境抗争,从而形成特有的节疤现象,也就是“海黄”充满神秘色彩的“鬼脸”花纹,每处“鬼脸”都浓墨淡彩无一雷同,浑然天成惊羡世人。正是这种天然的独特禀赋,加之生长缓慢、过度采伐导致的稀缺性,使“海黄”一跃成为明清皇家家具制作的专用材料,并为历代文人墨客广为尊崇。再如花梨木独特的芳香、油性,均会因生长周期、环境不同而相去甚远。黄花梨地理分布的特点及特有的生长环境对其心材的颜色、纹理、花纹、光泽、油性的影响十分明显。不说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相比,就是同处海南岛的黄花梨,西部油性强的黄花梨价格也要略高于东部油性稍差的黄花梨。

    质疑:违背客观类似“拔苗助长”

    对于该科研工作者宣称的主要靠肥力达到花梨木速成的目的,杨波说,林业专家对黄花梨的研究表明:海南黄花梨的分布区地势由中山、低山、丘陵,逐渐降至滨海,地层为花岗岩地层。黄花梨林下土壤为花岗岩风化物上发育的褐色砖红壤,平原区为浅薄的红壤,石质粗沙,腐殖质含量丰富。这独特的地形、地质土壤均为黄花梨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才造就它们独一无二的品质。很难想象一个与客观规律严重脱节生长出来的物种还能保持它原有的生态特性,倒使人有“拔苗助长”的联想。

    多年在海口经营红木家具生意的罗宇女士也说,市场上不应排斥有意义的培植探索,但从一片刚种了3个月而且还在试验中的树苗,就推断出十年后的结果,认为百年花梨十年即可成材,让人感到起码缺乏科学应有的严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