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7日消息:暂且不提复建圆明园的道德和文化尺度的可行性。先假设圆明园可以复建,圆明园复建后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横淀在影视城之外多了一处旅游点,人们在逛完影视城这个人造“现代景点”后,再顺便逛逛圆明园这个人造“古典景点”。逛这个景点时,人们可以遥想当年的盛世,也会惊叹当代财力之雄厚。如果这个景点的建筑功力足够,学建筑的人可以受到一点启发,搞建筑的人可以实施一点理想,经营“建筑”的人可以挣一笔钱。如果这个建筑能够支撑到未来几百年的话,会不会成为文物呢?答案是不确定的。一个文物的价值在于不可复制的历史人文信息。这样的仿古建筑,“不可复制性”当然不存在,已经有一大批工业化的“姐妹作”在当代城乡招摇。历史或人文的信息,更无迹可寻,除非,它因某个机缘成为皇帝老儿的行宫,皇帝都没了,还无稽地扯谈什么行宫!普通人或者什么富豪的下榻光临不足以成就这个“人文”价值。
所以,想来想去,复建圆明园,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其商业价值。可惜,这个商业价值的获益者是少部分人,是小众。既然是小众,为什么拿着“民族”的名义,去募捐,去利用普通中国人的善意和良心,还把它打扮成“文化”呢?
还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商品,就用商业的原则去挣,不要投机,投机未必就能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