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4日消息:随着一批批“大建设”新道路的相继建成,近30条道路陆续披上了新鲜的“绿装”。然而记者连日来采访中却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新添的百万株绿化中,粗略估算平均有60%左右都来自外地,而来自有着18.6万亩苗木花卉生产基地的合肥本地的却只占其中很少的份额。
“节约城市绿化成本,城市自己有足够大的苗木后援力量是一种优势。”这是上个月广州园林专家李敏来肥时阐述的观点。合肥绿化树种缘何“舍近求远”?
6成“绿衣”他人做
合肥今年绿化样板路——蒙城北路上周刚刚竣工,香樟、意杨、栾树、国槐、桂花、樱花等高大的乔木群组成的绿色景观带让人耳目一新。
而被问及这些树大多从哪里引进时,该段道路绿化施工单位之一——蜀山绿地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树大多来自浙江萧山等地,来自合肥本地的只是少量的灌木,而且他们承建的新安江路、合安路等路段也大多是从外地引进树种。
随后,记者又先后联系了绿叶、绿都等合肥较大的园林施工单位,他们承担着合肥大建设中很多条道路的绿化施工,然而得到的答案都是:多树种从华东调运,也有从山东、河南等地引进的。“桂花等花灌木是从肥西引进,但我们平均有60%~70%的树是外地的。”合肥绿都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小而全”难以承载“大建设”
据了解,合肥目前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面积已达18.6万亩,占全省50万亩的近40%,其中肥西县苗木花卉面积就占了合肥市的81%。
从常理上说,如果大建设绿化的苗木从合肥本地引进,一方面节省运费,另一方面本地移栽显然对树木的成活率也大有好处,那么绿化施工单位为什么不选择从合肥本地进苗木呢?
采访中,多家园林施工单位的负责人都表示,他们也想从合肥本地进苗木,但合肥苗木花卉市场目前存在的“小而全”现象是他们在选择树种时面临的最大“鸡肋”。据介绍,如从合肥本地进苗木,至少运费就可以省10%左右,但绿化施工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在合肥本地很难一次找齐大批量规格近似的树种。而且从浙江等外省引进树种,综合计算成本实际上反而比从本地引进优惠。“我们肯定是想用最节约的成本为合肥做出最好的绿化。”
今年苗交会期间,相关部分也做了份调查,结果表明,与浙江、江苏等省动辄5000亩的苗木种植面积相比,合肥大多几百亩的种植规模还显得太小,缺乏统一规划,大多以散户种植为主,由此造成“一亩地有几个品种”的现象,“小而全”,档次不高、缺乏主导品种等导致市场竞争中难形成价格优势。
“双赢”格局何日能现?
“大建设”仍在进行,合肥207条新建、扩建道路中,老的路桥绿化要更新,新的路桥绿化要增加,单乔木,合肥明年的绿化“清单”就初列了100万株。
对合肥10万苗木花卉从业人员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能否实现“双赢”的关键是“鸡肋”何时能破解。
值得期待的是,采访中记者也接触到了华润、蓝斯凯等几个合肥相对较大的苗木花卉经纪人,他们已意识到了市场潜力,并开始注重种植规模和新品种的研发。“合肥气候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适中,土壤有一定肥力,能满足绝大多数园林绿化苗木正常生长的需要,并已经拥有桂花、高干女贞、送春梅、红叶李等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种,合肥也有技术优势,未来合肥苗木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了解,繁华大道、临泉路、芜湖路、和平广场、合作化路、马鞍山路等路段也都有了合肥本地产苗木花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