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5日消息:“南国滨海千姿神韵,凌波仙子万般风情”。中国“花果鱼米之乡”———漳州,雄踞海峡西岸福建南大门,与宝岛台湾一水相隔。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创业热土,一方四季如春、飘香流蜜的宝地。温和湿润的亚热带气候,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郁郁葱葱的森林资源、广阔无垠浅海滩涂,这里物华天宝,昔日被称“福建乌克兰”,今天冠名“东南花都”,是福建的粮食、水果、水产、蔬菜和花卉的主产区,清香秀丽的水仙花闻名海内外。北国冰封雪飘之际,这里却百花争妍,第九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花博会)即将于11月18日~11月22日在漳州花博园举行,充沛的资源,巨大的市场,无尽的商机,多元的平台,为所有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身手的大舞台,也为漳州市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勃勃的生机与动力。
招商平台鲜花引得宾客来对于如何招商引资,中国的各个城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漳州市的招商引资平台可谓独树一帜、别具特色,这个平台用鲜花铺就、四海飘香,引得四方宾客纷至沓来,也预示着漳州市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前景将是硕果累累。花博会是继厦门“9·8”中国投洽会之后福建省又一重要的招商平台,自1999年以来已经成功办了8届,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农业以及经贸文化的合作与交流,逐渐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辐射海峡两岸的全国性花事及经贸合作盛会。今年的第九届花博会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举办地漳州市委、市政府更是紧锣密鼓、狠抓落实,从力量上配齐配强,全力做好具体筹备工作。
总的来说,本届花博会强调的是大格局、新视野,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拓展。内涵方面,由花卉扩及整个大农业以及相关产业,而且注重成果展示、产品展销、项目发展、品牌打造、旅游饮食、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外延方面,由两岸扩及其他地区,除设置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品牌农业、精品花卉展外,还设置闽荷花卉合作成果展等活动事项。通过不断拓展,争取今后能把全国品牌农业建设工作会议、跨国跨省采购集团农产品订货会,以及休闲旅游、餐饮、茶叶等博览会放在漳州,放在花博会,并争取花博会一年四季皆有精彩迭出、品牌响亮的会展活动,从而形成“北有北京农博会,南有福建花博会”全国两大品牌农业博览会的格局。招商联络工作已全面铺开并卓有成效,现已发出邀请函2500多份,主要邀请台湾、港澳、海外客商、国内客商,包括可望签约的客商和荷兰花卉协会的客商,以及农口各行业协会客商。台湾嘉宾主要邀请台湾政要、台湾知名企业家,台湾花卉、农业业界相关组织和企业。据目前最新信息,招展招商工作已全部完成,展位供不应求,届时将万商云集。
本届花博会,在联办单位方面,增加了全国台资企业联谊会和台湾唐领集团两个单位;在布展活动方面,本届花博会扩大台湾农产品展馆面积,扩大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增设台族谱对接成果展。本届花博会设置3个展馆,总面积达2万多平米,并特设了两岸花卉造景区、两岸农业合作成果暨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区、海峡两岸水产产业合作成果展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示综合馆、台湾农产品展馆等等,为台湾企业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成为闽台农业合作的典范。两岸是一家,花香溢四海,以花卉合作为契机,闽台经贸交流必将结出更大的硕果。 [分页]
首届中国蘑菇节暨食用菌产品订货会国外与国内生客商、蘑菇产品进出口大户,也已发函邀请。截止目前为止,受邀客商反响热烈而踊跃。项目进展方面,花博会筹委会组织专门工作小组征集、筛选推介招商项目,积极落实现场签约项目,认真筹备现场签约仪式。漳州全市重点项目奠基、形式仪式,闽花花卉产业合作项目启动仪式等也在全力推进当中。花博会期间国家民族歌舞团将来漳举行“天利仁和之夜”大型文艺晚会,同时,还将举办广场文化、纪念黄道周全国中国画提名展、首届海峡两岸美食小吃文化节、千人千壶万人品茶活动、嘉年华艺术表演等。
闽荷携手打造鲜花丝绸路在今年即将举办的花博会上,闽荷花卉合作交流中心备受关注。该项目将参加在11月16日举行的本届花博会开工项目奠基剪彩仪式。闽荷花卉合作交流中心位于百花村,建设用地200亩,是福建加强与荷兰花卉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市花卉产业层次的一个重要平台。项目将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化花卉生产园区,从而不断拓展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内涵。据项目承建方的龙海日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跃进介绍,计划用两年时间建成的闽荷花卉合作交流中心设有展示科研区、进出口物流区、国际标准生产区等功能区,建成后将成为漳州花卉展示、研发、市场拓展的一个高尖端平台。
前不久,漳州市在荷兰成功举办“中国福建漳州花卉产业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与荷兰花卉产业界签订7个发展合作项目。闽荷花卉合作交流中心是漳州市与荷兰花卉产业界发展合作项目之一,建设用地200亩,包括花卉组培中心、现代化温室玻璃大棚、国际标准自动化温室、进出口花卉物流中心、熏蒸房、花卉资材仓储等多功能花卉现代园区,总投资约为1.4亿元。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进闽荷花卉产业交流与合作,提升漳州花卉产业水平,拓展漳州花卉国际市场,进一步巩固花卉产业在漳州市支柱地位。漳州市委、市政府在百花村建设漳荷花卉合作交流中心项目,是根据漳州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需要确定的,各有关部门形成共识,创新观念,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项目带动战略建设闽荷花卉合作项目,加大服务力度,加强督促检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即将投入使用。
荷兰是世界知名的鲜花之国,浓郁的郁金香遍布全球,而漳州是中国有名的水仙之乡,这两强联手,带给世界的将是美好而灿烂的愿景。古有丝绸之路,风沙黄土瘦骆驼,而如今的这条中西鲜花丝绸之路,则是五彩斑斓、香飘四方,怎能不叫人赞叹!
两岸合作四海尽飘中国香“花开两岸,合作双赢”。漳州与台湾一衣带水,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地缘、人缘、神缘、文化缘,缘缘相通。现有台湾人口中,祖籍漳州的占三成多,台湾许多政要人士、工商界富豪的祖籍地都在漳州。漳州现有台胞4100多人、台属14万人。漳州与台湾具有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日益吸引着台湾有识之士纷至沓来。二十多年来,漳台两地的密切来往和广泛合作,已形成特殊的优势。
漳州已成为全国台商投资密集区之一,截至2006年底,该市已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2107家,合同外资额73.11亿美元,实际到资额4..95亿美元,其中,累计合同利用台资、实际利用台资占福建省总额的41.04%和40.08%,2006年台资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0.98%。特别是漳州已成为台商投资农业的密集区和首选地,是台湾农业外移的基地和台湾农业科技信息示范辐射的“窗口”,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典范,累计引进农业台资约占全国的10%。漳州与台湾相似的农业生态环境,悠久的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历史,让漳州自出现“台资农业”的概念以来,就一直成为福建乃至全国对台农业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如今,漳州已引进台湾水果芒果、香蕉、火龙果、番石榴、荔枝等共26个品种,总种植面积6.3万亩,产量7.99万吨,销售额约6.08亿元。而台湾农业的进入,为当地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漳州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去年以来,漳州市紧紧抓住去年中央和省委在对台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以加强和拓展漳台经贸合作为重点,进一步凸显了该市在对台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为。台资企业已成为漳州市工业强市的重要支撑。三资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3,而台资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台资企业在漳州市的投资,有效地增强了漳州市的工业基础,成为漳州市三大主导产业及四大战略产业的有效构成。 [分页]
魅力漳州跨越腾飞花为媒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花博会就是一个缩影。漳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央支持海峡西岸及台商投资密集区经济发展、福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时机,立足漳州对台、港口、农业优势,利用花博会等平台倾力招商引资,全力打造两岸经贸合作基地、新兴制造业基地和优质食品供应基地,建设与厦门特区互动、对台合作紧密、对外开放领先的生态工贸港口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
外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漳州投资,有164个国家和地区与漳州市建立了贸易往来,漳州与2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外贸出口实现跨越式发展,2001年至2006年,6年累计外贸出口达103.6亿美元,2006年出口额比2000年增长了4.18倍,创下了连续5年增幅高于全省、连续4年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幅的历史新纪录,实现年递增31.55%。外经贸发展已经成为带动漳州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至2006年底,全市累计批准设立外资企业4636家,历史合同外资额151.42亿美元,历史到资额85.95亿美元;利用外资在总量和质量上都得到较大提高,2006年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3,进出口总值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46.39%,其中出口总额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32.44%,涉外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41.45%,有力地推动了漳州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工业经济日新月异。主导产业发展优势的日益突出,工业竞争力的显著提高,让漳州市形成多种工业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全市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骨干企业有133家,涌现出华阳电业、灿坤家电和万利达电子等一批知名大企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