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花卉产业呈现八大特点

2007年10月25日 09:11中国绿色时报葛志强
    中国园林网10月25日消息:——访甘肃省林业厅副厅长赵建林

    自然条件恶劣的甘肃省,近年来花卉产业发展蓬勃,为改变恶劣环境和巩固城市园林绿化成果以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出了贡献。日前,记者乘着在兰州开会的时机,就甘肃省花卉产业的发展情况专访了这个省主管花卉产业的林业厅副厅长赵建林。赵建林说,甘肃省花卉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具体呈现了基地建设粗具规模、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地方特色明显、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成形、主栽品种形成市场竞争力、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协会建设得到加强八大特点。

    赵建林说,甘肃省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了以兰州为中心,以定西、天水、武威、陇南、临夏为骨架的鲜切花、种球、种苗、盆景、绿化苗木等生产基地70余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了以兰州、定西、天水、张掖、酒泉等大中城市为主体,辐射周边区域的生产营销发展态势。去年,全省各类花卉栽培总面积达4.9万亩,年产鲜切花9131.1万枝,生产各类种球1948.9万株(万粒),栽植盆花8.8亿盆,出圃绿化类苗木10.6万株。年产值达到了5.2亿元。

    赵建林介绍,甘肃花卉产业目前地方特色明显、知名品牌众多。经过引进、驯化、筛选,已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拳头产品,如紫斑牡丹以花大色艳、芳香浓郁、切花质量高而蜚声国内外,是目前我国惟一被国际园艺学会进行品种登录并受到保护的珍贵品种。现在,甘肃已形成了以兰州为主的优质鲜切花生产基地;以兰州、定西、临夏为主的牡丹芍药基因及其种苗繁育和球根花卉生产基地;以河西为主的优质草花制种基地;以天水、兰州为主的盆花生产基地;以陇南、庆阳、天水、甘南以及河西地区为主的野生花卉和干花开发基地;以陇南、天水为主的盆景及观果观叶植物生产基地。生产的优质月季、大丽花、仙客来、竹芋、红掌、观赏百合、唐菖蒲等产品已形成了明显的市场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量迅速增长,销售网络覆盖东南亚国家和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西安、珠海等20多个城市,主栽品种形成了市场竞争力。全省先后建成了高科技千亩花卉示范园区1个,种球繁育和复壮基地5个,大丽花、紫斑牡丹繁育基地1个,县级花木科技开发中心1个,各类花卉营销企业792个,专业花卉市场80个,从业人员达到1.3万人,带动发展农户9100多户。基本建立了以基地化栽培、集约化经营、科研开发与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体系,以“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

    甘肃花卉产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赵建林说,甘肃十分重视花卉产业的科技投入,在特色品种培育、草花制种、野生花卉开发、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如兰州和平牡丹园培育出的紫斑牡丹,品种达533个,极大地丰富了牡丹的种质资源。特别是以临洮新兴花卉集团公司等单位合作研究的球根系列种球国产化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2004年,开始进行卫星搭载林木、花卉种子的首次试验,目前正在对种子的抗逆性、适应性等性状进行进一步的试验和检测。同时,随着甘肃花卉研究中心在临洮挂牌运营,以及中国西北牡丹芍药基因库、陇南工厂化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武威花卉及鲜切花生产基地、张苏滩花卉综合批发市场的陆续建成,这将对选育花卉新品种,开发种植新技术,实现传统名花向国际化接轨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赵建林最后说,为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需要,甘肃省成立了7个专业花卉委员会和一个基地。通过这些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各种活动,甘肃花卉协会组织体系更加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