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凤城市靠山也不“吃”山 不等坐吃山空

2006年07月27日 10:24辽宁日报王卢莎
    中国园林网7月27日消息:火热的7月,记者来到凤城市鸡冠山镇沙子岗村西堡河畔,这里就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飞堤瀑风景区。据当地人讲,这一带的山中有不少矿石采集点,可这里从外观上却没有一般采矿区山体表面斑驳的痕迹。两岸青山连绵起伏,倒映在河水中,青山碧水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画卷。这些都得益于当地人对矿山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青山方能保留住秀丽本色。    

    靠山先护山   

    早就知道鸡冠山镇的大山里水镁石多,多年以来,靠着山里的水镁石资源,着实让当地人过上了殷实的生活。然而,早些年都是一直沿用古老的露天开采方式。这种开采方式需要将山上的植被砍伐掉,然后将山体剥离露出岩石层,再将岩石层剥掉,才能挖出矿石来。这样老旧的方式,给矿山造成的伤害是相当严重的。去年开始,镇里作出规定,要求镇里的采矿点改变以往的露天开采方式,采用地下洞采。这样,就可以减轻对山表面植被的破坏,也降低了对山体的伤害。   

    此外,当地人也为废弃矿渣的再利用找到了一个好出路。新开村、暖河村、大阳沟村这三个村位于镇里的西部矿区,矿山生产余下大量的矿渣不知堆放在哪好,随便堆在山里,又怕对矿山造成再次污染。就在当地人为此发愁时,他们发现,村里的公路破坏严重,而废矿渣中的石头质地很坚硬,是非常好的修路材料。近三五年间,他们利用废矿渣铺就了10多公里的公路,从而减轻了矿山的负担。他们还利用矿渣在山间河道两岸修起护岸,防止水土流失。   

    不等坐吃山空   

    爱阳镇獾子背村就是个很好的典型,作为一个矿产大村,獾子背村竟然放弃了依赖矿业开采、林木采伐的致富之路,取而代之的是发展特色农业。獾子背村是爱阳镇煤炭和林木资源都比较丰富的村落,长期以来,煤炭、林木产业一直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但是,在靠这两项产业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近在眼前的危机使得獾子背村意识到,自然资源总有匮乏的时候,不能坐吃山空。“万事开头难”,村党支部书记贺叶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面对满山满地下的宝不让动,却要搞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开始村民们不理解、不支持,更不肯出力。”此时,獾子背村的党员相继赴吉林、桓仁、本溪及凤城大梨树参观学习,并带回了这些地区已发展成熟的经验。到目前,全村有项目农户已达总户数的95%以上。虽说是从零开始,但他们在不吃有限的矿产资源的前提下,硬是用了3年时间就使村民人均收入达到近5000元,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丰收。    

    青城子镇也是远近闻名的矿业大镇,镇里人守着矿山“吃”矿山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渐渐地他们也意识到了坐吃山空的可怕后果,开始尝试转变。2004年,镇里组织有意搞林下经济的部分农民经营种植药用核桃园,为转产的农民又谋了个新出路。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们在荒山和河边种植了近5000亩核桃林,不仅有效地防止了山体水土流失,更让农民们尝到了增收的甜头。林家村的乔家就种上了500亩核桃林,树下还种植了300亩林下参,等到这些核桃树和林下参成材了,收益可是相当可观的。   

    企业“养”山才长远    

    凤城的矿山企业也知道,企业“靠山”才有今天,也只有养好山,才能有长远发展。他们不再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一味盲目地向矿山要效益,而是将眼光放长远,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矿山“养”了起来。   

    辽宁金凤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就坐落在青城子镇的弯勾山上,方圆0.5平方公里的厂区覆盖着这座不太大的小山,厂区内的竖井直深入山体地下完成采矿作业。来到这里,并未让人产生那种矿山企业惯有的冷硬和凌乱感觉,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风景如画的花园式企业。金凤公司把经营厂区和养护矿山融为一体,每年都会拿出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厂区和山体的绿化,使整个厂区都被葱郁的绿色铺就。他们最精心处理的就是尾矿坝形成的堆子坝。近30万立方米库容的堆子坝,经过“整容”后让人无法轻易看出尾矿渣的痕迹。30多米高的坝体斜坡都种植了花卉和青草,增加了坝体的牢固度,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整个厂区周边尽植花卉和树木,美化厂区的同时更还青山以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