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在北京 修明城墙市民捐城砖(图)

2006年06月05日 08:50北京娱乐信报





    中国园林网6月5日消息:为恢复古都风貌,近年来北京市修复、复建了部分古代建筑,其中包括皇城根遗址公园和明城墙遗址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等。

    2001年,明城墙遗址周边搬迁工作开始,这是北京迄今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之一。市政府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对明城墙进行了全面修缮。该工程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墙的历史原貌为原则,按照保留现状、恢复原貌、维修险情、加固残状、适当复建的做法,使城墙恢复为连续的整体。这中间,市民踊跃捐献老城砖,专家数次修改设计方案,才使人们看到遗址公园现在的样子。

    讲述者:毕建宇

    2001年至2002年底亲历明城墙遗址公园拆迁、修缮工程。

    专家多次论证帮城墙长个儿

    2001年10月

    遗址周边开始腾退拆迁

    明城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明清北京城的重要象征。上世纪60年代末,为修防空洞,人们开始拆城墙。挖防空洞高潮过后,明城墙遗迹仅余两处,幽静的护城河环绕古老城墙的景色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其中,崇文门至东南城角楼一段是现存最长的一段明清北京城墙,全长1000多米,占地15万多平方米,连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北京城东南城角楼,构成明清城墙遗址比较集中的地带,明城墙遗址公园便是以此为核心保护内容修建的。

    2001年10月,明城墙遗址周边开始腾退、拆迁工作。

    2001年11月

    六亿多元安置搬迁居民


    搬迁工作开始后,我的办公室就搬到了搬迁现场,下班没点,休息更是没点,那一年几乎就住在了工地上。每天傍晚五六点,负责拆迁的各部门负责人都要在一起开个会,总结一天搬迁的情况。

    在腾退区,共有79家单位和2600多户居民,工作难度超乎想象。有的有房产证,有的住单位房子,有的是临时建筑,还有的房子常年没人居住,旁边邻居说那房子有七八年没人住,房主根本不知该从何找起。后来通过走访当地派出所、户主单位,才找到房主。据统计,当时用于安置搬迁居民的费用在六亿多元。

    2002年1月

    拆自家院墙捐献老城砖


    捐献城砖始于1997年,当市政府发出捐献城砖的倡议后,一些热爱北京城的北京人顿时省悟了,原来这城砖也是宝贝!于是,人们把寻找城砖、捐献城砖看作是热爱北京城的一种实际行动。

    老城砖大多散落在全城各个平房住户院内,不好找,也不易得到,但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很强,当时为此设立的捐献城砖热线电话几乎被打爆。有的拆了自家小厨房,把城砖取出捐献给政府;有的把院墙拆了,把城砖取出来;有的老人为了找城砖,骑着自行车满城转,几乎每天都用自行车驮来一块自己找到的城砖。

    2002年9月

    遗址公园主体建筑竣工


    据统计,恢复整段城墙需要200多万块砖,但老砖仅占用砖总量的五分之一。于是在城墙的修复时,工人们把新烧的城砖用在靠近夯土层的内部,而老砖用在人们一眼能看到的地方。从河北、山东等地砖厂定制的新城砖也要经过文物部门审定,古建专用。

    明城墙遗址公园的主体建筑于2002年9月底竣工,开始的设计并不是这样。原来只想在有城墙遗迹的地方进行修复,没打算把从东南角楼到崇文门这一段全部连接起来,经过专家多次论证,修改方案,才形成现在的规模,城墙高度也由原计划的3米长为6米。

    背景资料

    明城墙遗址公园已成休闲场所


    明城墙遗址周边在搬迁前,城墙两侧尽是低矮的小棚和临时建筑,有些小平房干脆以城墙作为自家房屋的后墙。那时城墙只剩下如一个个堡垒般的断壁残垣,靠近崇文门三角地这段遗存较多,留有夯土层的城墙上可容纳两辆轿车对开。

    如今,以古老的城墙为背景的明城墙遗址公园,已成为人们工作之余一个重要的休闲场所,由园林工人精心设计的老树明墙、残垣漫步、古楼新韵、雉堞铺翠等景观增添了古老城墙的魅力。而那高低起伏的城墙断面看似是不经意之作,其实也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当时的工程主管领导、现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曾在工地上手口并用,跟工人描述、比划,直到工人领会意图为止。

    目前,收集旧城砖的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各地出现的城砖现在都由各区县文委来保管,不久将选址统一存放这些老城砖,日后明城墙遗址需要修补时,还将用上它们。

    讲述者档案:毕建宇

    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工作人员,1991年进入市文物局工作,2001年至2002年底亲历明城墙遗址公园拆迁、修缮工程。

    相关链接

    皇城根遗址公园


    坐落在紫禁城与王府井步行街之间的皇城根遗址公园,是历史上明、清皇城根东墙的位置。皇城根遗址公园长2.8公里、宽约29米。公园内有石雕的明、清时期的北京地图、地下墙基遗存、复建小段旧皇城城墙、东厂和翠花胡同间的四合院、中法大学的雕塑等七大人文景致,还点缀喷泉、小品和雕塑,构成“梅兰春雨”、“御泉夏爽”、“银枫秋色”、“松竹冬翠”等四季景致。皇城根遗址公园建成于2001年9月。

    元大都遗址公园

    元大都公园是北京最古老的建都遗迹之一,俗称“土城”,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10月向游人全线开放的元大都遗址公园是以元大都城垣为基础而建成的横贯海淀区和朝阳区的带状公园,全长9公里,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公园具有抗御地震强度达8级的功能,是北京第一个减震防灾、应急避难的城市公园。日前,元大都遗址又成功晋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