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9日消息:“郑东新区人工湿地种植的水葫芦,是世界十大害草之一。疯长速度很快,一旦失控会造成严重的生态恶化。”看到本报6月27日《郑东新区人工湿地建成》的报道后,读者“清风”昨日给本报发来电子邮件,表述他对郑东新区人工湿地栽种水葫芦来净化水质的担忧。
读者担忧
水葫芦滋生蔓延将威胁生态
清风在信中说,水葫芦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国家环保局已把它列为首批最危险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它繁殖能力极其旺盛,在适宜的环境中,便会疯长、蔓延,一旦失控,就会迅速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抑制或影响其他物种的生长,破坏生态环境。
清风表示,我国不少地区都在为消除水葫芦的危害伤脑筋,而郑州却专门把这种危险的植物引进来,他感到担心。
郑东新区建设局
控制在封闭水池内不会蔓延
记者把读者清风的担忧转达给了郑东新区建设局,该局副局长吕关谊说,郑东新区人工湿地栽种水葫芦,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将水中的氮、磷元素吸附掉,还可以除去铅、汞等重金属元素,能高效、低成本地净化如意湖和运河的水质。”
吕关谊说,人工湿地栽种的水葫芦主要在生物池内,周边有高高的水泥台与其他空间隔离开。“水葫芦在适宜的水环境中的确会很快的繁殖,但这里是一个封闭的水泥池,和大面积的池塘、湖泊、河流环境不同,不可能向生物池外的水域蔓延,疯长。”
生物专家
理论上不蔓延,但管理上要警惕
“水葫芦在封闭的水域环境内,理论上不会向外蔓延。但水葫芦在我国很多地区已引发了严重的灾害,我们郑州管理上需要高度警惕。”中国生态学会会员、郑州师专生物学副教授李长看说。
链接
60个国家遭水葫芦危害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原产于南美洲,适宜生长于湖泊、池塘、稻田等水流缓慢水域。叶柄呈海绵状葫芦体。全球大约有60个国家遭此危害。自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水葫芦传入我国以后,在我国的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省造成严重的生态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