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日消息:“您瞧瞧这草坪又给踩成这样了。”李皓乘坐的出租车在等红灯,司机自言自语道。李皓敏感地竖起了耳朵,司机接着说:“草坪踩秃了就铺砖。这砖光溜溜的,又滑又不透水还不接地气!”作为一个环保志愿者,李皓听到北京的普通市民能把这样一个环保细节说得头头是道,她感到很欣慰:“自己讲的已经成为老百姓心中想的。”
从1996年开始,李皓从一个留学归国的免疫生物学博士,甘心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德国的经历使她懂得:破坏环境大都是因为环保知识的匮乏,所以李皓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引进翻译国外环保教育资料上,抽出业余时间以讲课的方式普及环保常识。绿色奥运绿色行动宣讲团成立两年来,她已经讲了30多堂课,是团里主力讲师。
“绿色奥运,从细节做起”是李皓常常讲的一个主题。以前,一号召打扫卫生,就有老百姓去拔草。草拔掉了,留下光秃秃的地皮,一刮风就尘土飞扬,一下雨就泥浆横流。老百姓深受其苦。但如果有花有草,就会有鸟儿和昆虫,社区里就会空气清新,满目葱绿。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每个社区绿了,北京就变绿了,绿色奥运就不远了……
李皓有一个习惯——随身带相机。一般讲课之前,她都要去社区“踩点”,把居民的生活细节拍摄下来,讲课时用来举例子。“这不是我们的小院儿吗?!”听课的老百姓看到自己家被搬上了课堂,听得更认真了,感受也更深刻了。
她一个一个社区不厌其烦地讲,变化在一点一滴地发生着。有的社区开始把绿地分给居民栽种花草,有的老人乐呵呵地说“不再养狗了,花园就是我的宠物!”
“环境是自己的,不能等政府,也不能抱怨别人。如果每个人都少排放一点污染,多保护一点植被,环境就会改善。”李皓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今年,市政管理委员会培训中心也邀请李皓去讲课。她发现,听课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下课后不少人要求用U盘拷贝她的课件,有的甚至第二天赶到她的研究中心要资料。这令她十分惊喜,更增添了对环保事业的乐观。
过去,一拍北京新面貌的片子就是高楼林立;现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胡同已经成为北京的象征了。李皓说:“等到环保知识已经成为常识了,我就要回去做自己的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