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12日消息:两年后,一座占地面积达680公顷、蓊蓊郁郁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将出现在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北端。五环路横穿森林公园,将它分成南北两区,北区是自然野趣密林,南区是生态林公园。连接南北两区的,是一座横跨北五环的“生态廊道”。
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生态廊道。长200多米,宽60米至120米不等,桥上种植各种乔木、灌木等植被,营造出适宜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生长的“近自然”环境。
通过这座桥,蝴蝶、蜜蜂、蚯蚓、蚂蚁、小鸟、萤火虫等,可以在南区和北区之间自由自在地活动和迁徙,动物的走动又将带动植物的繁衍,使森林公园成为一片原生动植物的乐土。
筹办一届奥运会是何其庞大繁复的系统工程,千头万绪之余,竟然还能惦记着松鼠、蝴蝶、小鸟,其间所折射的对环境、生态的关怀,不能不给人以深刻印象。
而使得这种“绿色关怀”化为现实的,是科技的自主创新。
会“喝水”的环保地砖
“看看这个地面,发现它有什么奥秘了吗?”北京城建奥运村工程总承包部机电部部长董伟指着奥运村工地办公区停车场的绿色地砖说。
这些地砖外观具有天然水晶质感,表面致密、光洁度高。
“洒一瓶水试试看”。记者把随身带的一瓶矿泉水洒上去,瞬间就被全部吸收,连鞋底踩在湿地面上留下的黑脚印也不见了。
“猜猜它是什么做的?”看着记者迷惑的表情,董伟一语道破,“就是荒漠里的沙子。”
砂子怎么能够做成高强度的地砖?而且居然还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
这种新型地砖是由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最新研制开发的“生态砂透水砖”,它以内蒙古沙漠中的天然硅沙为主体原料,通过技术创新,采用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环保节能型新材料。它是凝聚了仁创集团国家发明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50多项专利技术的结晶,是历时7年时间,历经6000余次的试验研制而成的。
说它能“喝水”一点也不过分。它不同于一般的透水砖通过材料内的缝隙让水渗透下去,而是通过破坏水的表面张力,水在虹吸作用力下被砖“喝”下去。
“生态砂透水砖”就像海绵一样能迅速吸收水,并将水缓慢渗透到地下。渗出的水可以收集起来,用作浇花、养鱼,也可以让它直接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形成一个大的循环系统。这种砖的透水速度是其他建材行业标准的6倍多,这不仅大大节省了水资源,同时还起到过滤和净化水的作用。
“生态砂透水砖”的原料全是普通的沙子,与传统地砖相比,无需消耗宝贵的黏土资源和水泥,在生产工艺上,常温下就可以固结成型,不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炭等资源来完成烧结过程。
不仅在奥运村办公区停车场试用了这种砖,在丰台垒球场也采用这种地砖铺路,成为场馆收集雨洪系统绝佳的配套材料。
全面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
在奥运场馆的建设中,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对所有生产和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各个场馆工地,施工方必须对工地建设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回收利用,并建了密闭式垃圾站,对固体垃圾及时清运消纳。废旧电池、墨盒都要单独存放。生活垃圾也要分类封闭管理。
在施工中,建设单位也非常注意产品的可回收再利用,例如鸟巢的建设中防腐涂料容器就要求厂家进行回收再利用;橡塑保温材料的包装也要求使用可回收利用的纸箱包装。减少了固体垃圾的产生。
“如果你早几个月来,就能亲眼看到我们蚂蚁搬家似的挖湖堆山了。”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岩说。
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在顺义区潮白河岸边,它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将皮划艇项目的静水赛道和动水赛道集中在一起的奥运场馆。静水赛道,需要挖出3.5米深、2272米长、宽120至162米的湖;动水赛道不仅要挖湖,还要在湖中堆出一座小山以依托山势造成激流。因此,挖湖造山就是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的重头戏。
建设水上公园,挖湖土方开挖量是200万立方米,堆山的回填量是77万立方米,那么还有100多万立方米的土到哪儿去了呢?
“这些土就在你脚下,你站的地方已经被垫高了。”刘岩说。
原来,如果把开挖的土方外运,以一辆载重10吨的卡车来计算,需要十几万车次才能完成土方外运,对周边的环境和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为消纳回填后剩余土方,水上公园的设计和施工方经过周密计算,将挖湖的土方在中心岛和场区内回填,将场馆区整体抬高,就地消纳了多余的土方。
绿色是和自然和谐相处,不仅场馆的建设过程是对生态友好的,建成后场馆的使用也是生态友好型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奥运场馆建成使用后产生的垃圾将进行无害化处理。悉尼奥运会上,对80%的垃圾进行了再生利用。而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我们得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数字,绿色垃圾回收率将达到90%。
90%的垃圾回收率是怎样实现的呢?园内的垃圾通过分类回收后,会再一次进行分类,其中约有10%的无机垃圾会被运出园外,剩余90%的垃圾将首先进行分选和破碎,加入混料后进行两次发酵,然后用它们堆肥,堆出来的肥料不用出园,680多公顷的森林公园,很多植物都需要肥料的滋养。这样,森林公园内的大部分垃圾都可以自行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