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5月24日消息:5月上旬,康平县迎来了今春的第一场喜雨,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的二牛镇降雨量达到36毫米。岔海村农民孙洪山更是喜不自禁,5栋刚刚进行大棚户外移植的花卉,在雨中娇翠欲滴,按捺不住内心喜悦的他恨不得自己也变成盛开的黄菊花。
孙洪山今年29岁,毕业于沈阳市园林学校,是个头脑灵活、很有心计的小伙子。为积累实践经验,毕业当年他就开始了外出打工生涯,几年间,他奔波于沈阳、鞍山、大连等地的花卉市场,吃苦耐劳,边干边学,悉心揣摩。夜晚,别人已酣然入睡,他却忙着记日记、写心得,几年下来,已积累了上万字的读书笔记。功夫不负有心人,5年的打工生活,省内外花卉的种植、管理到市场行情,都被他摸得一清二楚,烂熟于心。
2001年,他靠打工挣来的3万多元钱,加上家里的积蓄,在家乡建起了4栋共1500平方米的花卉大棚,凭着自己打工学到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夫妻俩苦心经营大棚花卉,当年收入2万多元。2003年,他又根据黄菊花耐旱、耐低温、适应能力强、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把它作为主栽品种,大面积种植。为此他又利用贷款建起了6栋大棚,变冬闲为冬忙,全力以赴培育黄菊花。他还把10多亩责任田也改种黄菊花,以满足平均每天1.2万枝的销量。
不知不觉间5个寒暑过去了,每年9月中旬他开始育苗,10月份定植,第二年春天一部分提前上市,一部分进行户外移植,以后陆续上市,年产黄菊花60万枝。记者去的时候,正赶上从吉林长春来的王老板上门购买黄菊花,准备一次进货800扎,王老板说:“孙洪山的花卉质量好,信誉高,我们北面的客商一年三次都到他这里上货。”
春秋两季,除了客商上门取货,他还用自家的面包车,每天向沈阳最大的花卉批发市场———富莱美花卉市场供货300-400扎。多年来,孙洪山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经营原则,赢得了良好的信誉,无论价格如何波动,市场的客商都给他每扎6元左右的不错价格。他种植的黄菊花成为沈阳黄菊花市场的畅销货,甚至远销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凭着天生的勤奋和过人的胆识,孙洪山逐渐发展为远近闻名的养花大王,固定资产40多万元,在乡邻们眼里,他是名副其实的老板。去年他光荣入党,当年被评为沈阳市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今年“五一”又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
如今,打工仔不仅成为白手起家的老板,而且随着花卉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批新的打工者———20多个左邻右舍的乡亲聚集在他的菊园里,谈及此,孙洪山说,规模出效益,只有大家都加入进来,滚动式发展,几年后,这里就会形成黄菊花生产基地,大家也才有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