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是一条见证了中国两千多年文明史的“历史长河”,是一部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具备申报世遗的基本要素。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就是要为京杭大运河申遗打下扎实的基础
●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必须牢固确立以下理念: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最大的政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保护与发展“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运河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截污、清淤、驳坎、配水、绿化、保护、造景、管理八位一体,齐头并进,整体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实现“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
浙江园林网5月24日消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由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刘枫作为提案领衔人,提出了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的提案,得到了58位委员的联名响应。5月中旬以来,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率领,聚集了水利、历史地理、文物保护等诸多方面的委员和专家,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对运河进行了考察,并在杭州举办了以运河保护为主题的研讨会。
京杭大运河的修凿前后持续了1000多年时间,全长1794公里,跨越四省二市,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随着历史的变迁、文明的演进,万里长城、金字塔、佛加大佛塔已成为历史陈迹,唯独京杭大运河为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而且至今依然默默地为祖国作着贡献,其历史价值完全可以与万里长城相媲美,其历史功绩甚至超过了万里长城。
由于运河文化的孕育,运河沿岸出现了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比如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点城市杭州,其城市名就是由河而生。运河是一曲文化的乐章,它促进了中国南北人文的融合,造就了绚丽多彩的运河文化。如果说西湖文化体现了精致、和谐、典雅的特色,那么运河文化就具有开放、兼容、庶俗的特征。运河的水景文化,既有北方的粗犷雄健,又散发着江南水乡的吴越风韵。运河水系犹如丝丝血脉,滋润着沿河的城市,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的千古绝唱。唐时,杭州倚借通江达海的大运河,与广州、扬州并列为中国三大通商口岸。南宋时期,江南“漕运”达到鼎盛,手工业商业空前繁华,杭州城市人口达124万,跻身世界十大城市行列。明清、民国时期,运河两岸官办粮仓集聚,被誉为“天下粮仓”。迈入新世纪,随着运河沿岸各城市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运河这棵“摇钱树”必将焕发新的生机。
随着历史的变迁,大运河千百年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河道漫长,各河段高低不一,许多河段已残破不堪。诸多人为的因素使大运河改道、拆毁以及毁旧建新等现象时有发生。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大运河,避免大运河遭到新的破坏,进而将大运河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提上运河沿岸城市及国家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
笔者以为,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应确立三个目标。
其一,还河于民。运河的每一方水域、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条道路,都是公共资源,要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实施前,运河特别是主城区段两岸的宝贵岸线资源长期被单位和住宅小区占用,成了单位资源甚至个人资源,沿运河无法走通。加上运河水质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和人文景观损毁,旅游和休闲功能衰退,致使运河远离了人民、远离了旅游。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就是要打通运河两岸旅游通道,改善运河自然生态,修复运河人文生态,实现还河于民、还河于旅客,让人们更好地亲近运河、感受运河、品味运河。
其二,申报世遗。京杭大运河,是一条见证了中国两千多年文明史的“历史长河”,是一部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具备申报世遗的基本要素。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就是要为京杭大运河申遗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三,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就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运河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完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功能。就杭州而言,已经设立了目标:把运河杭州段打造成中国的“塞纳河”,打造成世界级旅游产品。
笔者以为,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必须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拓展旅游、以人为本、综合整治”的理念。
保护第一。运河综合保护工程,首先是一项历史文化遗存的抢救工程。近百年来,由于自然变迁、人文破坏和保护不力,运河一带的历史文化遗存损毁严重。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这条“文化长河”就有“文化断流”的危险。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必须牢固确立以下理念: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最大的政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保护与发展“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的原则,把现存的历史文化遗存无一例外地保护下来,把已经损毁的重要文化景观修旧如旧地修复起来,捡起运河文明的碎片,展示千年运河的深厚文化底蕴,再现“历史长河”、“文化长河”的丰富文化内涵,延续运河文脉,申报世界遗产。
生态优先。长期以来,由于排污设施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运河实际上成了一个“天然排污场”,也曾经是杭州市区污染最严重、水质最差的河道之一,一些河段甚至成了“龙须沟”。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必须牢固确定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修复提升生态环境,把运河及其两岸真正打造成“城中绿带”、“生态走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拓展旅游。运河曾是人们休闲游乐的好去处。作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大运河包含了历史、科学、艺术各方面的价值,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意境别具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随着水运主宰地位的丧失、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损毁,运河的旅游休闲功能逐渐退化。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必须立足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大力推进运河功能调整,摒弃运河的排污功能,强化运河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商贸、居住功能,丰富旅游内涵,完善旅游服务,再造一个世界级旅游景区。
以人为本。运河两岸曾是百姓生活居住的“黄金宝地”。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工业企业进驻运河沿岸,造成居民小区与工业企业交错混杂。加上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致使运河周边住房破旧不堪,市政配套不全,生活配套缺失,还常常受到噪声污染、水体发臭等问题的困扰。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把“还河于民、造福于民”作为实施运河综合保护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解决好运河的可进入性问题,还河于民、还河于游客,又改善运河两岸居民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居住条件,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让人民共享保护成果。
综合整治。运河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牢固确立综合整治理念,坚持截污、清淤、驳坎、配水、绿化、保护、造景、管理八位一体,齐头并进,整体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实现“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
大运河为中国的历史创造过辉煌。进入新世纪,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续写大运河新的辉煌。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