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稻不如种菜 种菜不如种花(图)

2006年05月23日 10:44海南日报谢向荣 雷赛


海口美兰区演丰镇大村村海南轩苑花卉场内,工人正在采摘香水莲。
     


美兰区演丰镇一花卉场内,石斛兰在盛开。本栏照片由本报记者宋国强



美兰区三江镇眼镜塘村缤纷园艺内,等待出售的多头酒瓶兰花。

    浙江园林网5月23日消息:在我省3.83万亩的花卉种植面积中,海口美兰区的花卉种植面积达1.3万亩,占了三分之一,这一花卉产业带目前每年都在呈增长之势。在美兰区农民中,流行着一句口头语:

    “去年我们场里又有二三十个原来的工人,辞职自己去租地种花卉了。”对于这种员工掌握种植技术后的辞职行为,海口市三江镇缤纷园艺有限公司小盆场的场长何龙会说他已经见怪不怪了。就是这种“公司带动农民及基地”的方式,再加上美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条件、良好的销售网络、政府的有效扶持,海口美兰区的花卉产业带已逐步趋向成熟。

    家家户户种花卉

    三江眼镜塘村委会桥安村的村民陆涛这些年“身份”一直在变:三江缤纷园艺公司的保安、种植户、收购商……1997年,在缤纷园艺有限公司工作了几年的陆涛决定从公司辞职,投入自己的几万元积蓄种植几亩富贵竹做鲜切叶。当时村里许多人都不屑一顾:“那东西能赚钱吗?又不结果,卖不出去又不能自己吃,有什么用处?”种惯了稻田的村民无一例外地有这个疑问。

    然而如今,陆涛的苗圃已发展到了近30亩,而村里已有近40户的村民与陆涛一样投入资本与精力去种这些只长叶子的植物。

    “是收益及市场让农民改变了原来的观念,”陆涛说,以富贵竹为例,每年每亩的收益在3000元以上,而且不受季节影响,长年可种植。不仅如此,几乎每天都能接到的鲜切叶货单也使农民看到了希望。

    眼镜塘村党支部书记陆元江介绍,认识到这一产业的好处之后,目前已有许多农民将原来的荒地、空地都用上了,如今在这里想要租3亩连成片的地都难以找到了。

    美兰区主管农业的副区长何国英说,农民种花已由原来的只种黄金鸟、富贵竹等一些粗放粗管型的花卉,发展到现在种植兰花、金钱树等一些市场价位较高且管理需较细的品种,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能人、企业、政府合力推动

    5月19日,在灵山镇锦丰村委会官厅村的官厅洋里,村民们正在将原来种的金瓜收获后,搭棚改种花卉。他们请来了锦丰村的林平当指导,因为正是他使村民们决定将这一片近400亩的瓜菜基地改为种花。林平是2004年开始种花卉的,如今他的花卉基地已从原来的20亩扩大到了100亩,每亩年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而在灵山镇的大林村道点下村,村委会干部潘正英种植成功的例子让许多村民跃跃欲试,纷纷跟进。在美兰区,许多农民流传着“种稻不如种菜,种菜不如种花”的一句口头语。

    一些企业为使美兰区花卉产业能扩大,也不遗余力地帮助当地农民。如灵山镇大林村的轩苑农业有限公司曾无偿提供兰花种苗给村民栽种,并提供技术指导,种成后公司又进行收购,使村民渐渐学会了种植,尝到了甜头。

    政府的推动对花卉产业带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兰区的花卉产业初形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美兰区因势利导,组织一些乡镇干部到上海、北京、广州等一些大的花卉市场了解花卉行业,并将各地一些有名的花商请进来,建立起销购网络。同时,美兰区与农行联手,给一些农户发放小额贷款。

    美兰花卉要打造自身品牌

    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花卉产品的消费处于“两头热、中间冷”“岛外热、岛内冷”的状态,由于本地区的市场份额较小,因此花卉产品基本要外运。而有关人士表示,与广东、云南等省的花卉产业相比,在国内的花卉市场上,美兰甚至海南花卉目前在知名度上明显不如前二者。

    如何打造自身品牌,提高质量数量,优化品种,挤占一席之地,是美兰花卉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些农业专家建议,美兰区的花卉产业要解决好7个方面的问题:引进良种和先进技术;区政府做好政策引导、规划、服务和协调方面的工作;引导农民参与,通过花卉产业带动农民致富;注重发展热带花卉,努力创造热带品牌;采取多种方法集资、融资发展花卉产业;注意防治花卉病虫害;做好产品的包装保鲜。

    美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期间,该区仍将重点发展以花卉为主的热带观光农业,力争在此期间在全区种植花卉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