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北大如此“破旧立新”吗
2006年02月22日 11:01南方都市报
浙江园林网2月22日消息: 内容提要:世界上比北大资格老、牌子硬的大学多的是,如英国的牛津、剑桥,如美国的哈佛、耶鲁,哪家没有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和老房子呢?这些古建筑和老房子,虽然看起来有些陈旧,甚至老土,但是并不妨碍学者在里头研究当代最高深的学问,也不妨碍学子在里头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知识呀。
北京虽然是个古都,却有一点是别的古都、尤其是外国的古都,所比不上的,就是勇于“破旧立新”。
因为“破旧立新”,50多年前,古老的北京城墙在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悲泣声中,哗啦啦地倒下来了。
也是因为“破旧立新”,最近十多年来,曾经见证过八国联军、直奉战争、平津战役等无数历史事件的北京胡同和四合院,都在“城市建设现代化”的前进号角声中,一一颓然倒下。
在以上几次拆除旧城墙、胡同、四合院的事件中,北京的学术界人物和知识分子,远的如已故的梁思成,近的如梁从诫、谢辰生、陈志华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都是持反对意见,或至少是不赞成的。
学术界人士和知识分子反对拆除古建筑,是因为他们看重的不仅是古建筑本身的有形价值,而是这些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乃至民族精神的无形价值。因此,当笔者获悉作为北京甚至全国的学术重镇的北京大学,也决定“破旧立新”,要拆除未名湖以北的朗润园、镜春园和全斋区域内的平房后,确实感到十分震惊,而且是难以置信的震惊!
北大这项“涉及数百拆迁户、自建立以来校园核心区最大规模的拆迁行动”,几已成为定局,因为海淀区建设委员会已在今年1月10日发布拆迁公示,朗润园、镜春园和全斋区域内的平房“颓然倒下”,只是时间问题了。
根据北大方面的解释,此次“二园一斋”的拆迁不会涉及古建筑,而是“北大近年来修建的没有保护价值的平房、私搭乱建房”,而拆迁的目的,除了要为拟建中的“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腾出空位,居然还是“为了恢复园林古貌,而以后新建的建筑也都将有古建风格”,因此“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将建仿古外观,以此保证历史文化风貌的统一。
北大表示只会拆除“近年来修建的没有保护价值的平房”,但却没有说明“近年来”的“近”到底有多近。就以朗润园的两百多间平房来说,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算不算“近年来修建的没有保护价值的平房”呢?
这些平房显然不是古建筑,但也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而且是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迁入燕园后的历史见证,住过多少学者名家,发生过多少逸闻雅事,是北大百年建校史的活文物。即使是就建筑而论建筑,也或多或少都能看得出共和国初期的建筑风格。
为了建设“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而牺牲这些甚具历史意义的平房,代价是否太大了些呢?举个例子说吧,北大出了不少专家学者,其中不乏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术大家,而他们有的很可能一辈子就住在燕园里,而且就住在“二园一斋”的平房里。把这些平房拆了,以后为了纪念他们,又得到哪里去找“名人故居”呢?难道还得重建一间吗?重建的“名人故居”还算故居吗?
北大并不缺钱,燕园地方不够,大可到校外去发展新校区,现在不是已经有了万柳校区了吗?“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为什么就不能考虑建在万柳,而要去拆掉“二园一斋”的平房呢?
世界上比北大资格老、牌子硬的大学多的是,如英国的牛津、剑桥,如美国的哈佛、耶鲁,哪家没有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和老房子呢?这些古建筑和老房子,虽然看起来有些陈旧,甚至老土,但是并不妨碍学者在里头研究当代最高深的学问,也不妨碍学子在里头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知识呀!
事实上,有不少国际知名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都是设在一些著名大学的毫不起眼的建筑物里,面积也不大,可能就是某办公大楼的一层或两层而已。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完全可以“整旧如旧”,把“二园一斋”的所有平房都拿来当研究中心的一部分,何必全部拆除,再平地起高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