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入驻闽南南靖地区 兰花“奇迹”诞生(图)

2006年12月27日 09:19福建日报林娟 朱力南 陈卫铧 刘文福

台商张德胥在介绍兰花林娟摄

    中国园林网12月27日消息:“南靖山水秀,幽谷佳兰香。”前些年,提起南靖,人们脑海里首先掠过的是土楼、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两个经典符号,而今,兰花已成为南靖又一个能够走出福建、跨出国门的独特品牌。据了解,目前南靖县已有1200多户种兰专业户,植兰面积达1600多亩,存圃兰花1000多个品种6000多万苗,年创产值超亿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元,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兰花集散地。中国特产委员会授予南靖县“中国兰花之乡”的光荣称号。

    南靖有着能生长“厥美弥嘉”兰花的大片深山空谷幽林。而兰花不仅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食用、药用价值。可以说,拥有大量兰花资源的南靖人是有福的,可是,早在十几年前,生长在南靖的兰花却未必有福,南靖农民也没能从兰花身上沾到福气。当地花农告诉记者,那时,他们常到深山里采摘兰花卖给前来收购的广东兰贩,一担几百苗兰花往往只能卖几元钱甚至几毛钱,如此贱卖还不算,兰贩们将收购的兰花挑挑拣拣,最后带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余下的则倒在地上,成了垃圾,或被农民收回去沤成农家肥。可怜“幽独空林色”的兰花,竟落得如此下场!

    转眼十几年过去,如今南靖兰花的身价已成千上万倍地上涨,一苗兰花二三十万元成交的例子比比皆是。曾经身价卑贱的南靖兰花为什么会成为当今南靖农家的“摇钱花”、“绿色股票”?经过深入探访,记者发现,在众多的原因中,台商的推动力非常巨大。

    好山好水好政策台湾农企接踵来

    张德胥的父亲张瑞发是第一批到南靖种养兰花的台商之一。那是1989年,张瑞发先是在广东植兰,一个意外事故大大挫伤了他在大陆发展事业的积极性,正当他想打退堂鼓撤回台湾之际,他的徒弟给他带来了一个信息:福建有个叫南靖的地方很适合种植兰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张瑞发把他在台湾培植多年的一些兰花品种搬到南靖县南坑的兰花街。很快,他就发现,南靖的好水土可以把兰花滋养得格外鲜润。1993年南坑兰花街重新规划,张瑞发不得不把他的几百盒兰花寄养到南靖县城郊一位朋友的花圃中,虽然地盘很小,条件也有限,可他的“宝贝”们依然长势喜人。这情形让张瑞发铁了心留在南靖,他相信他的兰花与南靖这块地方有缘。

    1998年,张瑞发在距南靖县城四公里处开发了15亩的“瑞德兰园”。张瑞发去世后,张德胥子承父业,把“瑞德兰园”打理得生机勃勃,眼下他每个月都要往返于闽台两地,一方面把台湾的一些兰花品种拿到南靖来种植,一方面又把在南靖培植好的兰花带回台湾销售,眼瞅着在南靖种兰花越种越旺,生意越做越顺,张德胥喜上眉梢,接下去他还打算再扩种20亩兰花,让他的“瑞德兰园”更上一层楼。

    看中南靖这块风水宝地的当然绝不止张瑞发父子。在这里办“芊艺兰园坊”的台中人徐进盛说起南靖也是赞不绝口:“这里不太冷也不太热,阳光不太强也不太弱、空气不太干也不太湿,养兰条件出奇的好。”这6个“不太”可是他在南靖植兰6年的切身体会。他说他跑了加拿大、菲律宾、韩国等10多个国家才找到这么好的养兰环境。好环境带来好效益,在南靖,他搭个遮阳网就可以把花种得很好,年产值300多万元的“芊艺兰园坊”一年的管理费只需10万元。

    吸引台商到南靖植兰的不只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优越的投资环境。南靖是台胞的祖籍地之一,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独特的人文优势,适时提出建立“靖台经贸合作区”的发展规划,制定优惠政策,从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等方面对养兰企业给予倾斜和扶持,以吸引台湾兰商前来投资。县里还通过送花参展、举办兰花节、建立全省首个兰花市场等举措打响南靖兰花品牌。1999年和2000年,该县连续举办了两届“兰花节”,旨在以兰会友、以兰带文、以兰促旅、以兰招商、以兰促兰,在“兰花节”上,许多新、奇、特的珍稀兰花品种引起海内外兰界人士的极大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南靖兰花的知名度,增强了南靖兰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县里还在山城镇建立了一个总面积300多亩的“南靖兰花村”,以方便广大客商交易。这些,都使南靖的兰花企业大大受益。慕名前往南靖投资养兰的台资企业接踵而至。1994年7月,台胞洪先生投资20万元,率先在南靖县南坑镇办起兰花圃,种植台湾兰花和南靖兰花3万多株;1996年,台胞李先生和南靖县兰花协会8位会员合资创办了“国兰示范场”,面积25公顷,植兰100多万株,搜集精品兰花1000多盆,成为该县发展高优农业的一个示范点……到目前为止,整个南靖已有20多家台湾兰花公司落户,形成了一定规模。

    示范互动谋“双成”兰农走上致富路

    台湾兰花大王谢鸿猛在南靖办“双成兰园”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2004年2月,谢鸿猛到南坑镇高港村寻找花卉生产基地,在返程途中,见到路边的兰园里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木屋,就停车想认识一下兰园的主人。下车参观后,他发现兰园里种的几乎都是病毒株或市场淘汰的兰花,园主叶建材正因为种了半年花没挣到钱而愁眉不展。尽管如此,谢鸿猛还是喜欢上了那片兰园,很想买下来,可叶建材怎么也舍不得转让。半年后,在南靖已建立花卉基地的谢鸿猛急需扩大生产规模,又来找叶建材,最后两人达成协议:叶建材腾出部分场所无偿供谢鸿猛种花,而谢鸿猛以优惠的价格提供兰花新品种,并无偿提供新技术给叶建材。两人给这个统一管理、各负盈亏的兰园取名为“双成兰园”。

    合作后,谢鸿猛手把手地将如何控制光线,如何用先进仪器测水质,如何科学使用肥料、农药等兰花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叶建材,并带他到深圳等地参观考察,带他参加“闽台花卉合作与交流研讨会”,带他会见荷兰花卉贸易商……使他逐渐掌握了兰花种植的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引种的兰花品种符合甚至领先市场潮流,并有了积极主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市场意识。合作才半年,老叶就净挣了4万多元。到现在,合作已有两年多,老叶花卉的销售额已达60多万元。如今他家的兰园里种有寒兰“线艺”、春兰“荷瓣”等10多个兰花新品种4万多盆,并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双成兰园”成就的当然不止是叶建材的事业,谢鸿猛也大大受益,两年来他成功地杂交、组培出“拖鞋兰王子”、寒兰“花中花”、大花蕙兰“金玉满堂”等10多个兰花新品种,轻轻松松挣了数百万元,并且自从有了叶建材这位高徒,他就可以长时间放心地前往台湾、加拿大等地察看设在那里的花卉生产基地。

    更为难得的是,谢鸿猛和叶建材通过合作兰园还成了一家人。想到谢鸿猛是独自一人到南靖创业,人地生疏,生活不便,善良热情的叶建材就邀请谢鸿猛住到他家。两年来,谢鸿猛与叶建材一家相处得其乐融融,饮食起居得到周到的照顾。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本来台湾和福建的闽南地区语言、风俗、生活习惯等就十分相似,现在又住进了南靖农家,感觉特别亲切,觉得自己越来越像南靖人了。

    在南靖,像这样的台商与当地兰农合作互动的事例不胜枚举,大批台商企业到南靖投资养兰,这对当地兰农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据了解,原先南靖农家主要靠种植传统农作物或做小生意谋生,收入微薄,他们没想到当地资源丰富的兰花可以大规模地种植开发,成为一种产业。台资企业在这里养兰的成功,渐渐培养起了南靖县养兰的大气候,大大激发了南靖农家养兰的积极性。农家兰园渐成雨后春笋之势。像南靖县村雅村,500多户人家有近50%%都建立了自己的兰园,有200多个村民在外地开拓兰花市场。该村有一个叫赖汉民的兰花营销大户,去年春天将一苗以6.8万元收购来的寒兰“特奇”以2.5万元的高价售出,一时传为奇谈。其实,像一苗兰花25万元这样“奇谈”如今在南靖县已不稀奇,许多兰花企业特别是当地的兰农屡屡创造着这样的奇迹,靠养兰成为百万元户甚至千万元户的不在少数。像赖汉民,一年纯收入保守估计就有近30万,家里不仅盖了房,还买了轿车。而对于另一位拥有20多亩兰园的营销大户张森苗来说,养兰的成就不单体现在房子、车子上,最让他高兴的是,虽深居大山,但却有经济能力供三个孩子上大学。

    技术、营销经验传合作双赢花事盛

    坐在兰园旁自家整洁明净的厅堂里,年近半百的张森苗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人家都说我种兰花越种越年轻了。”他笑呵呵地说。一是整天与幽雅高洁的兰花打交道,人神清气爽;二是靠养兰收入节节攀升,心里自然乐开了花。“不过说起养兰花的技术,还是台湾人厉害。”他用手指指隔壁的兰园,坦承自己从台湾人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开始,张森苗种兰花就像种菜,一苗苗地种在田里,挤挤挨挨的,成品率不高,而且一旦有几苗得病,很快就互相传染。后来台商提醒他应该用花盆植兰,他就把兰花分种到花盆里,盆里填了泥土,摆上田畦,他发现这样兰花的根就会在盆里盘旋,利于起苗。可种来种去,效果仍然不理想,一是泥土蓄水,容易烂根;二是兰病传染的问题仍不能解决。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台商刘家福邀他到兰园参观,在刘家的兰园走了一圈并认真请教后,他茅塞顿开,终于掌握了台湾兰花的“三改技术”,即改搭斜网为平网、改种土为鹅卵石、改种在地面为架上。采用这些技术后,阳光就能被平均吸收且通风透气,兰花容易生根、结头、发芽,且遇上雨天兰苗也不会因为被泥土溅到而致细菌感染得病。在台企的示范带动下,南靖的兰农们纷纷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