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外来有害植物 广州将建有害物种防御系统

2006年01月13日 14:00新快报陈志杰

    浙江园林网1月15日消息: 从去年4月开始的广州陆生野生植物调查进展顺利,目前已记录到1000多种野生植物,约占广州野生植物种类总数的一半。科考队还发现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10种,林业部门为此将建立防御系统。

    已调查记录1000多物种

    市林业局负责人透露,植物物种多样化调查组已记录到药用植物500多种,材用、绿化、观赏等用途的植物近500种。目前已经发现的国家保护植物28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伯乐树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毛狗、花榈木、黑桫椤、土沉香、苏铁蕨等27种。在蕨类植物物种的调查中,科考队找到了134种蕨类植物,现有资料记录的广州蕨类植物种类中的80%已经被发现,另外还新发现了30多种没有记录的蕨类植物物种。其中乔芒萁、草绿短肠蕨、线片长筒蕨、海南蕗蕨四种蕨类植物物种可能是广东新记录。

    十大有害植物入侵广州

    科考队还发现到广州外来植物32种,其中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有10种,分别是空心莲子草、凤眼莲、假臭草、三裂蟛蜞菊、钻形紫菀、金钟藤、五爪金龙、勒仔树、红花酢酱草、马缨丹。植物专家称,这10种植物的分布面积大、繁殖速度快,“轻则排挤本地植物,减少生物多样性;重则绞杀森林树种,直接破坏森林”,对生态平衡和人们生活造成影响。

    而生态学专家还首次使用时空互替的方法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植被格局变迁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野外考察和数据统计,调查者能够对从卫星上得到的城市遥感影像进行实地处理,从而还原出广州市的整体植被分布在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份上的真实情况。最后对不同年份的植被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知道总体植被格局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变迁情况。

    明年建野生植物资源管理系统

    市林业局负责人指出,植物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多年的造林绿化和生态保护,广州森林植被的多样性已逐渐恢复,生态建设步入良性发展阶段。针对有害物种入侵等问题,林业部门将建立监测、控制和防御系统进行应对。据了解,这次植物调查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到时将建立一个完整的广州野生植物资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