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花卉业统计数据分析

2005年09月09日 15:15中国花卉协会

    浙江园林网9月9日消息: 与2003年相比,2004年我国花卉产业的最大变化是:种植面积、出口额大幅增长,切花切叶、盆花、观赏苗木销售量增加,但观叶植物、草坪、种苗用花卉的销售量有所下降。

    种植面积猛增

    据统计,2004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达到63.60万公顷,比2003年增长20.59万公顷,增长幅度达47.87%。其中观赏苗木是促使面积猛增的“主力军”:增长近12.29万公顷,增长幅度达52.72%,它在各类花卉中所占的比例也最大,达55%;盆栽植物增长3.19万公顷,增长68.42%;切花切叶增长6296.90公顷,增长21.83%。

    苗木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与2004年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周边房地产开发商占地开发有很大的关系。从各地的情况看,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省花卉种植面积增幅明显,分别增长28.00万亩、14.00万亩、7.80万亩、6.00万亩,所增面积基本上是观赏苗木,河南、湖南、陕西、湖北等省种植面积增长也在3.00万亩以上,基本上也是观赏苗木。苗木主要增长在一些新发展的地区,如江苏的江都、沭阳,自1997年以来,江都市花木种植面积每年以1.00万亩的速度递增,目前已有10多万亩,沭阳县目前已有28.50万亩;由于南宁等大中城市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苗木需求量增大,广西的花木生产面积增长也很快,2004年增长了3.00万亩。这些新发展的地区所种植的一般都是一些常规品种,小苗较多,产品价值较低,而一些苗木老区如萧山,面积基本没有扩大,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种植的都是价值较高的中、高档品种,并培养大苗。

    盆栽植物中除盆花、观叶植物有所增长外,盆景的增长幅度最大,增长24107.50公顷,增幅达274.58%。四川盆景生产面积增长最大,2003年的盆景生产面积为1077.40公顷,而2004年则达到23937.30公顷,增长幅度达2121.76%。

    切花切叶中四大类鲜切花的种植面积各地有增有减,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增幅为21.83%。随着国内月季消费需求的增加及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的提高,月季增长最快,增幅最大,达59.60%,增长面积为2837.90公顷;菊花次之,增幅为19.85%;而康乃馨、唐菖蒲则明显下降,分别为29.97%、7.36%。各类鲜切花面积的增减可从云南的切花生产情况得到体现。2004年云南鲜切花生产面积为8.40万亩,比上年增长1.00万亩,其中月季从上年的1.85万亩增加到3.10万亩,增幅达67.57%;菊花从上年的1884亩增长到4000亩,增长112.31%;而康乃馨则明显减少,由上年的2.37万亩降到1.80万亩,降幅为24.05%。切花切叶中鲜切叶、干花的面积也分别增长12.98%、22.56%。

    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种植面积2004年增幅明显,分别增长64.41%、40.03%。河南是食用与药用花卉增长最快的省份,食用玫瑰、金银花、辛夷花、淮菊等药用、食用花卉的生产面积已突破60.00万亩;在工业用花卉上,黑龙江用于加工万寿菊色素原料的万寿菊种植面积达到了18.20万亩,占整个花卉生产面积的89.77%。

    此外,种子用花卉、种苗用花卉生产面积分别增长68.47%、13.71%,而草坪、种球用花卉则分别下降8.92%、6.38%,这与我国城市绿化中倡导乔、灌、草合理搭配及唐菖蒲等球根花卉种植面积下降有关。

    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大关

    2004年花卉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大关,为14433.96万美元,比2003年增加4677.16万美元,增长47.94%,这是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切花切叶、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上,其中切花切叶增加2506.18万美元,增长56.60%,食用与药用花卉增长131.30万美元,增长291.78%;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增加2037.33万美元,增长3273.87%。

    云南是鲜切花出口增长大省,2004年鲜切花出口超过5.5亿支,出口额3900多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100多万美元,增长近40.00%,占全国鲜切花出口增加总额(1445.28万美元)的76.00%。在黑龙江边境贸易中鲜切花出口快速增长,据黑龙江省东宁海关统计,2004年经该海关出口到俄罗斯鲜切花的批次、数量、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9倍、16倍和19倍,鲜花出口也成为黑龙江省创汇亮点。

    鲜切叶出口增长比例最大,出口额增加928.63万美元,增长为282.83%。日本由于插花、祭祀等活动的需要,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切叶、切枝,日本切叶、切枝进口主要依赖中国,从中国进口的切叶、切枝比例已从1996年的40%上升到目前的70%。200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切叶、切枝累计1024.9万千克,交易额20.9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4亿元),占日本切叶、切枝总进口量的70%左右(数据来源: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由于海南省具有热带、亚热带植物花卉的种植地理气候条件,产量和质量均居国内前列,出口日本的切叶绝大部分来自海南省,其次是云南,品种主要有黄椰子叶、电信兰叶、富贵竹切枝、铁树切叶等。

    干花出口增长132.27万美元,增长32.56%。

    盆栽植物出口额下降1.83%,为63.10万美元;其中盆花下降35.86万美元,下降2.08%;盆景种植面积增长很快,但出口额却下降170.81万美元,下降16.76%;只有观叶植物出口额上升了143.56万美元,增长20.28%。

    值得一提的是,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出口额增长率远远大于面积增长率,前者增长131.30万美元,增长291.78%;后者增长2037.33万美元,增长3273.87%。之所以增长这么快,一方面,除观赏性外,人们已认识到花卉在食用、保健、工业等方面的多种功能,去年,能吸附毒素、净化空气的金边虎皮兰仅福建漳州宏盛公司就向韩国出口200多个货柜;另一方面,有的数据可归入销售额,也可归入出口额,如黑龙江省的万寿菊加工成色素原料后,由于国内目前没有精加工能力,必须全部出口到国外进行精加工,2003年这一部分的销售额16851万元全部归到了国内销售额,而2004年则将这一部分销售额正式统计到出口额中,该省花卉出口额猛增到1846.00万美元。这说明,挖掘花卉的食用、保健、工业用功能,进行花卉产品的深加工是今后花卉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用观赏草种除结缕草外清一色是进口草种,也正是这惟一的国产草种,使我国观赏草种出口实现了零的突破,2004年,我国观赏草种出口额为100万美元。实现零的突破的还有种球用花卉,出口额为5万美元。

    下降幅度最大的当数种子用花卉,降低61.30%。此外,观赏苗木、种苗用花卉增减幅度不大,前者增加1.15%,后者减少3.17%。

    销售额增长率低于面积增长率

    2004年花卉销售额430.5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4%,远远低于面积增长率,这说明平均单位面积销售额下降。2004年平均单位面积销售额为每公顷6.77万元,比上年的8.21万元降低了17.54%。单位面积销售额为前5名的分别是种球用花卉(18.60万元/公顷)、切花切叶(13.99万元/公顷)、盆栽植物(13.24万元/公顷)、种苗用花卉(13.01万元/公顷)、观赏苗木(6.06万元/公顷),与上年相比,单位面积销售额增长的有种球用花卉、种苗用花卉,每公顷分别增加5.30万元、1.21万元;而盆栽植物、切花切叶、观赏苗木每公顷销售额分别减少4.98万元、1.51万元、1.44万元。

    有的花卉虽然单位面积销售额很低,如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分别只有1.98万元/公顷、2.48万元/公顷,但其出口额却快速增长。因此,不能只从单位面积销售额的高低来判断某一品种价格的升降,应从销售额、出口额两方面进行分析。

    大中型花卉企业增加

    2004年花卉市场新建个数反弹,达2354个,增加169个;花卉企业则减少到53452个,减少11.27%;而大中型企业则快速增长32.41%,为6717个;花农(户)、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增长19.09%、11.47%、26.30%。

    小型花卉企业减少,大中型花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快速增加,意味着我国的花卉产业正在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

    保护地栽培变化不大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变化不太明显的是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2004年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日光温室,增长960.20万平方米,增长24.54%,其他各项虽然也有所增减,但幅度都非常小。

    由于霜冻、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2004年,部分省市花卉产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去年5月期间,甘肃省突遇霜冻,由于该省花卉露地栽培面积较大,虽然2004年花卉种植面积增加,但花卉产量和产值却大幅下降,其中年产鲜切花减少8420.70万支,降低57.76%,各类种球减少2833.55万株(粒),降低51.52%,年产值减少1.86亿元,降低33.76%。此外,每年夏天因受强台风袭击,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沿海省市花卉产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花卉企业在考虑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