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9月8日消息: 当前在越南,增建木片厂、货款及时发放,使用杂交树种缩短轮伐期,并进行间伐、开辟林道等,都使得农民得到现金的时间缩短,农民造林热情高涨,从而对资源迅速增加和林产工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前段时间,越南政府公布造林计划,到2010年完成用材林种植300万公顷,完成生态林200万公顷。不过有关专家指出,现在存在的问题是300万公顷的用材林中将有92万公顷的纸浆林和40万公顷的纤维板用材林要在国营企业直接经营的造林地中种植。
越南从1987年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政策,近年来经济增长快速,2003年工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16%。越南的国有纸浆是在其轻工业部管辖的国营纸浆生产企业生产,而纤维板是在农业边境省管辖的国营林产企业生产。投资设备的资金大部分依赖国际金融机构的融资,大批量生产加工需要消耗大量原料,资源培育不得不依靠管理农民劳动力的地方自治体的林业公司。
由于近年经济增长,地方自治体和农民的“地方利己主义”膨胀。他们强烈主张“用自己的力量在资源培育区内建立投资小的木片厂和家具厂,发展地区经济,”要求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就业。而一些国营造纸厂因资金不足、建设缓慢而耽误了资源收购。这就引起受委托培育资源但又得不到收入的地方自治体和农民的不满,他们向公司施加压力,计划自己建设木片厂向日本出口。
是什么因素造成越南林业目前的状况?
林业政策变动
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后,地方自治体成立了林业公司,一边进行技术指导,一边在农村周边种植一些速生树种。1985年,由于薪炭材供给过剩,木材不能变换现金,使得农民的造林热情急剧下降。1989年5月,越南国家计划委员会邀请日本专家与越南林业部和森林研究所共同进行了南北统一后的首次全国林业调查。调查时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为了让农民对变换现金有所期待,提出生产木片出口是最好的办法。
越南的一些木片厂和日商岩井成立了合资公司,在岘港市建造木片厂,由日本王子造纸负责收购木片。以后,以王子造纸为主体,在归仁成立了全日资的造林公司,并于1993年开始造林。几年后,便开始从1.2万公顷的造林地出口木片。随后,日商岩井在越南中北部的第二家工厂开工,在河内东北部的第三家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各工厂的生产量共计约85万立方米。
2003年越南全国生产的木片出口量估计为150万立方米,其中向日本出口100万立方米。计划2005年全国生产240万立方米木片供出口。
展望未来:喜忧参半
现在,越南的天然林大部分已遭到战争的破坏。但是,越南正制定严格的天然林保护政策,促使天然林缓慢恢复;另一方面,以速生树种为主要原料的林产工业基础也正在逐渐巩固。有关专家估计,未来将形成以天然林为装饰材料、以速生树种为人造板和家具原料的“适材适用”的林产工业结构。同时,越南还有足够的小径材和加工剩余物资源可用于生产纤维板和纸浆,如果提高经济能力和增强资金筹措能力,扩大设备投资,其产量也会有所提高。
越南计划到2010年营造200万公顷的生态林,但前提是要实施确保农民劳动力的定居政策。为改善收入,越南就必须引进与林业生产并用的“农林复合经营”。然而,专业农户生活在条件好的地区,定居政策则一般是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实施。1978年从柬埔寨撤军的大批复员军人被安置在湄公河三角洲强酸性土壤地区(占湄公河三角洲300万公顷的1/3),实施了越南最大规模的一次定居。据说现在整个湄公河Melaleuca速生树种造林已达到10万公顷,计划在强酸性土壤地区造林30万公顷。虽然每公顷年均生长量很低,仅为7立方米,但木材生产量每年可达数百万立方米,可用作纸浆原料。
在山岳丘陵地营造环境保护林,政府没有充裕的预算,只好依靠少数民族的定居政策推进造林,但问题是拿什么支付农民所得。在资金匮乏的发展中国家,最困难的也许就是种植生态林了。这些都是未来越南林业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