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报道:政府花钱 百姓受益

2005年09月23日 16:48郑州日报

    浙江园林网9月23日消息: 3年建成游园绿地138个,人们离出行500米见到绿地的生活更近了。老百姓惬意的生活,得益于郑州市连年来不断加大的资金投入。 

    公共绿地3年投资20多亿

    城市的一草一木,都离不开一个“钱”字。为了让居住在“钢筋水泥”城市里的人们触摸到生命的绿色,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从2003年起,郑州市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出发,不惜投入巨资,使郑州市的公共绿地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投资十多亿元新建了熊儿河滨河公园、东风渠滨河公园、月季公园等14个公园。在郑东新区按照生态城区的目标,初步建成了CBD中央公园、CBD城市公园、CBD交通公园和滨河公园;投资6.4亿元,按照服务半径500米的原则,统一规划,建成了遍布市区的游园绿地138个;投资2.3亿元,完成了南阳路—北三环、花园路—北三环、新郑路—南三环等出入市口的整治绿化。对总长70余公里的老107国道市区段、郑花路、西北环、科学大道两侧均建设30~60米宽的绿地,在连霍高速立交、北环路立交、金水路立交等道路交会处建设大面积的公园绿地景观。

    花钱买绿游园靠近居民区

    针对中心城区土地紧张、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郑州市大胆尝试,采取长期承租土地的方式,先后建成了绿荫公园、航海广场、光大广场、长平游园等。为了在寸土寸金的建成区找到合适的地址,各区有关负责人更是绞尽脑汁,金水区拿出财政资金数千万元从市土地储备中心购来几十亩土地作为游园用地;中原区动员城中村出让土地建游园;二七区在繁华地段建游园;惠济区下大力气搬走垃圾山,建成“秀竹园”;管城区整治河道建公园。不少游园除了征地建设费用,还需要支付可观的拆迁费用。看着建到家门口的游园,受益后的市民自发地参与到游园的管理中,纷纷自掏腰包买工具,从家中接水为草坪浇水,管城区西大街办事处平等街社区的谢瑞清“夕阳红绿化队”便是其中的典型。

    长远规划建设管理日趋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园、游园的建设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和法规做保障。经过几年的努力,郑州市不断树立“绿化优先、生态优先、环境优先、持续发展”的理念,探索出了一套符合郑州实际的城市绿化模式:逐步变“见缝插绿”为“规划建绿”,严格实施绿地系统规划,划定了城市绿线,在建成区内构筑了“环、楔、廊、园”结合、绿地结构比较健全的绿化网络系统,大规模建设公园、游园、沿河沿路绿地;坚持依法治绿,开展多种形式的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爱绿护绿意识;规范审批程序,依法查处侵占、毁坏绿地、乱砍滥伐树木的行为。